第266章 我记得味道(1 / 2)

锅盖掀开的那一刻,整条街的狗都叫了。

不是吓的,是馋的。

南境小镇孤儿院中央那口锈迹斑斑的老铁锅里,一碗金黄油亮、粒粒分明的蛋炒饭正冒着腾腾热气。

米香混着蛋油香,在凌晨三点的寒风中飘出五十米远,连隔壁工地的钢筋都仿佛被熏得弯了腰。

“谁……谁做的饭?”一个小男孩裹着破棉被爬起来,眼睛瞪得像汤圆。

没人回答。

值班阿姨昨晚十点就锁了厨房,监控画面清清楚楚:锅是空的,火是关的,连煤气表都没走字。

可饭就在那儿,还附赠一张用锅灰写的纸条:

【盐少点,别吵我睡觉。】

——熟悉的骚话,熟悉的欠揍语气。

与此同时,城市另一头,“深夜食堂”的招牌早已熄灭,只剩下一口黑沉沉的铁锅静静卧在灶上,锅底四个焦黑大字:“别吵,睡了。”小桃跪坐在前,双手合十,像是在拜灶王爷,又像是在给陆远烧香。

她深吸一口气,从墙上撕下第一张照片——是个穿旧军大衣的老兵,脸上全是风霜沟壑。

旁边写着一行歪歪扭扭的字:“最想吃娘做的葱花鸡蛋焖饭。”

“爷爷,”小桃轻声说,“咱今天不做新菜,咱把您记忆里的饭,烧回来。”

她闭上眼,手腕轻轻一抖,模仿陆远颠勺前那个标志性的小动作。

结果手一滑,铲子差点砸脚面。

“啧。”站在旁边的凌霜皱眉,默默上前一步,将手中那把合金锅铲轻轻搭在小桃肩上。

这把铲子,是从陆远昏迷那天起就没离过她身。

睡觉压枕头底下,执行任务揣怀里,上次追击跨国毒枭时被人打飞了刀,她宁可徒手拆墙也没松铲。

此刻,她看着小桃笨拙的样子,忽然想起了什么。

那个暴雨夜,陆远一边颠勺一边哼《两只老虎》,调子跑得比外卖电动车还远。

她问他干嘛唱这个,他说:“做菜要带情绪,童谣最有安全感。”

她低头,声音冷得像冰,却刻意放柔了一丝语调,照着他平时招呼客人的样子,低低说了句:

“来,咱回家吃饭。”

话音落下的瞬间——

叮!当!哐啷!

整条街的锅碗瓢盆齐齐震响,十三户人家在同一秒惊醒。

东街王婶猛地坐起,梦里她妈正掀开锅盖,白米饭冒着热气,嘴里喊着:“闺女回来啦?快洗手吃饭!”

西巷独居大爷揉着眼睛冲厨房吼:“谁在我家煮红烧肉?”

就连楼下流浪猫叼来的破铝盆,都在地上转了三圈,发出类似翻炒的金属摩擦声。

一股无形的波纹以“深夜食堂”为中心扩散开来,如同有人往静水里扔了颗味觉核弹。

而此时,韩川已经杀疯了。

他盘踞在地下数据室,面前十七块屏幕同时闪烁,全国热力图炸成一片金色海洋。

三百二十七个曾参与“百城共炊”的地点,此刻全在释放微弱但稳定的能量脉冲,频率竟与陆远脑电波残存信号高度吻合。

“不是我们在唤醒他……”韩川咬着半截铅笔喃喃,“是他他妈在靠我们的记忆续命!”

他猛地拍桌,打开加密频道,向所有民间联络点群发指令:“启动‘记忆复刻计划’!现在!立刻!给我把全国人民关于‘家的味道’的录音收上来!越土越好!越蠢越收!老子要搞一场声波祭祀!”

十二小时内,素材如洪水般涌来:

-北方农村,孩子扯着嗓子喊:“妈——我饿啦!!”背景是猪圈吱呀作响。

-南方工厂宿舍,打工妹对着语音备忘录哽咽:“爸,你说的腊肠蒸饭,我按你说的步骤做了……就是没你做的香。”

-边境哨所,士兵在战地日记录音:“指导员,我想吃一口热乎的白菜炖粉条,就一口……算了,不说这个,不影响士气。”

韩川把这些声音剪辑成一段循环音频,混入特定脑波频率,深夜通过废弃广播频段全城推送。

当第一声稚嫩的“妈我饿了”响起时,全国七十九个偏远村落、老城区、废弃食堂中的古灶,几乎同时产生轻微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