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始皇别闹!我就吹个牛你当真了? > 第228章 能不能用好,还得看人。

第228章 能不能用好,还得看人。(1 / 2)

“这策略的核心,”

赵天成总结道:“就是‘分化敌人,集中优势兵力打击薄弱环节’。在博弈论上,这叫‘最小化最大损失’或‘最大化最小收益’的原则。避免最坏的情况,也就是被群殴,争取最好的结果,也就是逐个击破。范雎这策略,绝对是顶级谋略家的大手笔。”

扶苏点头,深以为然,但随即又生出疑问:“然则,远交近攻,虽能得逞于一时,然齐楚等国,岂能长久受欺?一旦三晋尽灭,秦之兵锋必指向彼等。彼等终会醒悟,届时岂非仍要面对强敌?且结交过程,所许之诺,所予之利,岂非资敌?”

“问得好!”赵天成赞许道。

“这就涉及到博弈的‘阶段性’和‘策略欺骗’。‘远交’本身就是一种策略性欺骗,或者说是暂时的妥协。秦国从来没真的想把齐楚当兄弟,只是争取时间。齐楚等国,难道就完全相信秦国吗?也未必。他们可能也是抱着‘祸水西引’,让秦和三晋互相消耗,自己坐收渔利的想法。这就是一场‘猜心游戏’。”

“那最终……”

“最终,当秦国实力增长到一定程度,远交近攻的策略自然就失效了,因为‘远’已经变成了‘近’,或者不再有需要刻意结交的‘远’了。秦王政后期,灭韩赵魏后,立刻挥师东向、南下的策略,就是必然。之前的‘远交’承诺,在巨大的国家利益面前,自然可以抛弃。这虽然背信弃义,但从秦国最终统一的‘终极目标’来看,之前的‘远交’策略完美地服务于阶段性目标,为其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它仍然是成功的博弈策略。”

扶苏默然,心中对“权谋”与“信义”之间的复杂关系有了更深的体会。

他思索良久,问出了第四个问题,这个问题关乎一个具体而微的决策。

“先生,学生曾读史书,知秦王政元年,晋阳反叛,将军蒙骜率军平定。其时,或有言当严惩以示威者,或有言当安抚以收民心者。若以博弈论视之,对此新附之地之叛乱,何种策略方为‘最优’?是震慑为先,还是怀柔为主?”

赵天成摸了摸下巴:“新占领区的叛乱啊……这是个经典问题。考验的是如何建立‘统治信誉’和设定‘惩罚承诺’。”

“具体而言?”

“最优解通常不是单一的震慑或怀柔,而是‘区别对待’加‘清晰信号’。”赵天成分析道。

“首先,对叛乱的首脑、核心骨干,必须坚决镇压,严厉惩罚,甚至株连。这一步是‘树立可信威胁’:告诉所有人,带头造反的成本极高,是绝对的红线,触碰不得。这能有效威慑未来的潜在叛乱者。”

“但同时,对大部分被胁迫参与、或者观望的普通民众,甚至是一些低级官吏,则要采取相对宽大的政策。宣布只究首恶,胁从不问,甚至减免当地一定时期的赋税徭役,派遣得力官员前去整顿吏治,解决导致民怨的实际问题,比如前任官员的盘剥。这一步是‘提供合作收益’:告诉人们,只要安分守己,服从统治,就能过上比叛乱更好、更安稳的日子。”

“通过这种‘赏罚分明’的组合策略,新政权才能最快地建立统治威信。既展示了力量,让人不敢轻举妄动,又展示了胸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愿,让人愿意归附。如果一味屠杀,可能激起更强烈的反抗,统治成本会无限增高。如果一味怀柔,则可能被视作软弱,助长地方豪强和野心家的气焰。所以,关键在于精准地区分对象,并让‘惩罚’和‘奖励’的信号都足够清晰、可信。”

扶苏眼中闪过明悟之色:“如此说来,当年蒙骜将军平定晋阳后,若采取此策,或能更快使河东之地真心归附,而非仅凭武力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