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请先生剖析。(2 / 2)

“那‘承诺博弈’又作何解?”扶苏追问。

“在于‘信’!”赵天成加重语气,“商鞅‘徙木立信’,就是在向全体国民做出一个极其严肃的‘承诺’:只要你们按我的规则玩,立了功,我就一定兑现赏赐!绝不食言!这个承诺至关重要。它建立了国家政策的可信度。让百姓相信,努力真的有用,规矩不是儿戏。于是,大家才愿意投入到这场博弈中来。如果朝令夕改,或者有功不赏,那这套机制瞬间就崩溃了。所以,秦法的严苛和守信,是一体两面,共同支撑起了这套博弈规则的运行。”

扶苏恍然:“所以,商君之法能成功,非独因其酷烈,更因其建立了一套可信的、能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导向一致的规则?”

“没错!”赵天成点头,“这就是它高明的地方。它通过规则设计,引导了人的自利之心,为国家所用。虽然手段残酷,缺乏人性温度,但从博弈效果上看,在特定历史阶段,它是极其成功的。”

扶苏喃喃自语道:“如今天下已定,四海归一。仍纯以军功授爵,国内已无那么多首级可砍,而建设天下、安抚黎庶,所需之才,似非单凭勇力所能涵盖。如今以到激励不相容’之虞。许多人无军功可立,难以晋升,而治国安邦之才,又无处着力……”

赵天成瞥了他一眼,嘿嘿一笑。

“哟,学会举一反三,看到问题所在了?没错,时移世易,博弈的环境变了,对手从六国变成了如何治理这个庞大的帝国,最优策略自然也要变。还抱着过去那套‘砍脑袋换爵位’的单一规则,就是刻舟求剑了。这就需要引入新的‘博弈规则’,比如朝廷现在琢磨的,搞什么技术奖励、文官考核,甚至那科举的雏形,就是在试图建立新的、适应和平建设时期的‘激励相容’机制。虽然现在看来还只是裱糊,但方向是对的。至于是不是最优,还得看具体怎么设计,怎么执行,怎么平衡新旧利益集团。”

扶苏若有所思,眉头紧锁,显然在思考这其中的巨大难度和阻力。

沉默了一会儿,他提出了第三个问题,这个问题更具体,关乎着名的远交近攻。

“先生,昔日范雎为昭襄王献‘远交近攻’之策,结好齐楚燕等远邦,集中力量打击三晋。此策成效卓着,是否为高明之博弈?”

“典型的‘联盟博弈’和‘资源优化配置’。”赵天成立刻回应,“高明得很!在当时形势下,几乎是唯一的最优解。”

“请先生剖析。”

“你想啊,”赵天成掰着手指头,“山东六国,如果联合起来抗秦,实力远强于秦。秦国最怕的就是这个。所以,秦国的核心利益,就是破坏合纵,防止他们形成反秦联盟。”

“远交近攻就是为了这个目的。主动结交远处的齐国、楚国,给予一些口头承诺甚至实际利益,换取他们的中立或者至少不积极参与合纵。这就相当于在潜在的反秦联盟里打入了楔子,分化了敌人。”

“同时,集中力量打击身边的韩、魏、赵。这样做,有几个巨大好处:一,后勤补给距离短,成本低,效率高。二,打赢了,夺取的土地能立刻并入秦国,实实在在扩大版图和实力。三,一步步蚕食,避免同时多线作战,风险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