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 > 第170章 中兴之主明孝宗与他的唯一

第170章 中兴之主明孝宗与他的唯一(2 / 2)

“那么,明孝宗是如何顶住压力,维系这‘一世一双人’的呢?”朱迪钠揭示了其中的关键。

“首先,是帝后之间牢固的感情基础。他们相伴于微时(朱佑樘即位前已完婚),共同经历风雨,感情纯粹而坚定。这是内在的根本。”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朱迪钠强调,“明孝宗用行动明确划下了红线。他不仅自己不纳妃,更是将张皇后保护得极好。史载,有太监李广曾试图引导皇帝接触其他女子,或进献美女,均遭到朱佑樘的严厉斥责甚至惩处。他明确表示不喜声色犬马,更厌恶旁人离间他与皇后的感情。”

“有一次,张皇后的母亲(寿宁侯夫人)入宫,言语间将民间对皇帝不纳妃子的原因归于皇后,而劝皇后要大度,应该主动为皇帝多纳妃子。朱佑樘得知后,丝毫不顾岳母情面,直接下令将其逐出宫门,并严厉申饬!”“宫廷记录员”补充了一个具体事例。

“看到没?平时脾气好得像菩萨,但谁要是敢冒犯皇后,哪怕是皇后的亲妈,菩萨也会立刻金刚怒目!”“逻辑鬼才”总结道,“他的‘仁厚’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张皇后的绝对地位和他们的夫妻感情不容丝毫侵犯。”

“就这样,在明孝宗毫不妥协的坚持下,在整个弘治朝十八年间,紫禁城的后宫,始终只闻皇后笑语,不见妃嫔的影子,更别提争宠了。他用自己的方式,为那个时代,书写了一段极其特殊的帝王爱情传奇。”

奉天殿前,看着天幕上帝后情深、后宫空置的景象,朱元璋与朱棣在最初的惊愕过后,眉头却渐渐锁紧。他们身为帝王,比常人更能洞察这极致深情背后潜藏的巨大风险。

朱元璋捻着胡须,沉声对身旁的朱棣道:“老四,你看这后世子孙,倒是个情种。只是…这帝王家,如此专宠一人,怕是祸非福啊。”

朱棣立刻领会了父亲的意思,点头附和:“父皇圣明。帝王心术,贵在制衡。后宫看似家事,实乃国事之延伸。若三千宠爱在一身,外戚必骄,中宫权重,易生祸乱。且…子嗣单薄,更是动摇国本之大忌!”只是他想到了自己三个儿子都是徐皇后所生,似乎专情这一点,也是自己遗传给后世子孙的。

马皇后在一旁,虽为后世能有如此重情的皇帝感到一丝欣慰,但听着丈夫和儿子的话,也不禁微微点头。她深知,自己的“善”与“贤”能得朱元璋敬重,一部分也在于她从不恃宠而骄,反而时时劝诫,维护后宫平和与前朝稳定。

“隋文帝与独孤伽罗之事,便是前车之鉴。”朱元璋目光深远,提到了另一个着名的例子,“那独孤皇后在世时,隋文帝杨坚确实几乎不近其他女色,堪称‘一夫一妻’。但那隋文帝真的不想纳其他妃嫔?非也!不过是慑于皇后之威,不敢亲近罢了。而且那独孤皇后一去世,隋文帝不也立刻放飞自我,广纳妃嫔了么?”

朱棣接口道:“父皇所言极是。那杨坚对独孤氏,敬畏恐怕多过纯粹的男女之情。而我们这后世子孙朱佑樘,看样子,倒像是真心实意,心甘情愿。这…反而更让人担忧。”

两人沉默片刻,心中都盘旋着同一个未出口的疑问。

朱元璋最终幽幽一叹,道:“咱现在只想知道,这个痴情种子,最后是个什么结局?他是像他爹一样,情深不寿,走在了皇后前头,留下孤儿寡母和偌大江山?还是…他运气好些,能得个善终?”

这疑问,也道出了帝王之家最深沉的无奈——即便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面对真挚情感与江山社稷的权衡时,那份极致的美好,往往也伴随着极致的风险。明孝宗朱佑樘的“弘治中兴”固然令人称道,但他那独一无二的“一夫一妻”,究竟是他个人之幸,还是大明王朝之福?在朱元璋和朱棣这两位雄主心中,已然打上了一个沉重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