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 > 第168章 幕后推手?孙太后的功与过

第168章 幕后推手?孙太后的功与过(1 / 2)

“家人们,在朱祁镇复辟后的第六年,天顺六年九月,宫中传出了上圣皇太后孙氏崩逝的消息。”朱迪钠的声音将时间线稍稍回拉,“值得注意的是,孙太后去世时,年纪大约在五十岁上下。这个年龄,在古代虽不算夭折,但也绝对称不上高寿,尤其对于一位养尊处优的皇太后而言。”

天幕上显示了孙太后大致的生卒年,以及她晚年可能存在的身体状况记录,但史料语焉不详。

“她的死因,官方记载自然是‘疾终’,但历史的疑云再次笼罩。”朱迪钠引导着悬念,“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年,她亲眼目睹了自己的儿子复位,也亲眼看到了儿子复位后,将力保大明江山的于谦送上了刑场。她的内心,是否会泛起波澜?”

“要评价孙太后,我们或许要先回顾她在土木堡之变前后的抉择。”朱迪钠调出了关键时间点的史料。

“首先,在皇帝被俘、国难当头时,她作为当时的最高决策者(钱皇后虽为正宫但无实权),同意了于谦等人的主张,支持郕王朱祁钰监国,并重用主战派,稳住了大局。从国家利益角度看,这无疑是正确且有魄力的决定。”

“但同时,”“历史观察者”发弹幕指出,“她也极力坚持,在朱祁钰即位的同时,必须立她自己的亲孙子、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这手操作,就非常耐人寻味了。她既顾全了国家存亡的大局,也死死守住了自己儿子(朱祁镇)一系的法统继承权。”

“逻辑鬼才”分析道:“这很好理解。朱祁钰不是她亲生的!在宗法上她是母后,但在血缘和情感上,她必然更偏向自己的亲儿子朱祁镇和亲孙子朱见深。她同意朱祁钰上位,是不得已的权宜之计;而保住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则是为儿子一系保留了未来翻盘的火种。”

孙太后的这种“两手准备”,引发了网友对其截然不同的评价。

“说她是‘一代妖后’有点过了,”“理性评判者”发言,“但她确实有私心,而且这私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历史走向。如果不是她坚持立朱见深为太子,给朱祁钰系留下巨大的法理隐患,‘夺门之变’的号召力会小很多。”

“我不认为是私心,这是一个母亲的本能!”“情感代入派”反驳道,“在那种情况下,她能稳住大局已经不容易了。作为一个母亲,为自己被俘的儿子、年幼的孙子争取一个未来的保障,有什么错?难道要她眼睁睁看着皇位彻底落入旁系手中吗?”

争论的焦点,最终落在了关系“夺门之变”成败的关键问题上。

“大家想想,‘夺门之变’为什么能那么顺利?”“宫廷政治深度玩家”抛出一个尖锐的问题,“石亨、曹吉祥等人,凭什么能轻易撞开南宫大门,将朱祁镇接出来?皇宫大内的守卫是吃素的吗?如果没有更高层级、至少是默许的态度,他们成功的几率有多大?”

他继续推论:“而这个能提供默许甚至支持的最高层级人物,放眼当时,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深居内宫,地位尊崇,并且内心深处始终希望自己亲儿子复位、亲孙子地位稳固的孙太后!只有她,有能力、也有动机,为这场政变打开绿灯,或者至少是闭上眼睛。”

这个推测让许多网友感到震撼。

“如果真是这样,那于谦的死,孙太后也脱不了干系!”“一根小辣椒”愤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