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中,明军征召的当地土司兵正在引导主力部队穿越密林,他们的猎犬帮助搜寻叛军的踪迹。
这些熟悉地形的土司兵成了明军的活地图朱迪钠解释道,他们带着明军避开沼泽毒瘴,找到叛军藏身的村寨。这种因地制宜的战术,大大提升了作战效率。
此役还展现了明军将火器与传统战术结合的高超水平。朱迪钠展示出明军的装备配置:神机营的火铳手在前,步兵方阵在后,骑兵在两翼策应。
战斗画面中,明军先用火炮轰击叛军据点,接着火铳齐射打乱敌军阵型,最后步兵冲锋解决战斗。
火器开路,步骑协同的战法,朱迪钠分析道,在当时堪称先进。特别是神机营的运用,让习惯了传统作战方式的西南土司武装难以招架。
军事史研究者评论:明初的火器应用确实走在世界前列!
更令人惊叹的是明军的后勤保障系统。朱迪钠调出后勤路线图,为了支援前线,明军建立了完善的补给线,在险峻的山路上设置了数十个补给站。
图表显示,民夫们用背篓运输粮草,马帮驮运军械,还有专门的治疗点负责救治伤员。
每个补给站都储备了足够的粮食和药品,朱迪钠补充道,甚至还配备了熟悉当地草药的治疗人员。这种周密的后勤保障,确保了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
胜利后的治理同样展现了明廷的政治智慧。朱迪钠展示出战后安置方案,明军没有一味屠杀,而是采取剿抚并用的策略:严惩首恶,宽待从犯,重建土司制度。
画面中,投降的土司头领正在接受明朝的册封,当地百姓在明军保护下恢复生产。
明廷在此设立了更严密的监管体系,朱迪钠说,同时保留了一定的土司自治权,这种刚柔并济的政策,为西南边境赢得了较长时间的稳定。
政治智慧感叹:这才是真正的大国智慧!既展示武力,又懂得怀柔!
朱迪钠最后总结道:麓川之役的胜利,不仅巩固了明朝在西南的统治,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一个强大帝国应有的军事素养和政治智慧。从战术创新到后勤保障,从战场指挥到战后治理,这场战役都可圈可点。
“这场胜利让朱祁镇信心大增,”朱迪钠说,“他在奉天门接受献俘,享受着文武百官的朝贺。而站在他身后的王振,也因此更加受到信任。”
画面中,年轻的皇帝满面红光,而王振的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随着军事上的连续胜利,王振开始着手重塑朝堂格局。”朱迪钠调出朝廷人事变动图,“他以‘赏功罚过’为名,逐步替换不听话的大臣,安插自己的亲信。”
图表显示,数位老臣被调任闲职,而一些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官员得到提拔。
“最明显的是对英国公张辅的态度,”朱迪钠举例说明,“这位四朝老将、靖难功臣,在王振面前也不得不低头示好。”
【官场现形记】:“这就是典型的权宦操作手册啊!”
“连续的胜利让这对君臣的胃口越来越大,”朱迪钠语气变得凝重,“他们开始不满足于在西南边陲的小打小闹,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天幕上出现北部边境的地图,上面标注着瓦剌各部的位置。
“当时朝中不是没有反对声音,”朱迪钠说,“但任何劝阻都被视为‘畏战’,提出异议的大臣纷纷被贬斥。”
“历史教训”感叹:“这就是被胜利冲昏头脑了啊!”
“到正统十四年初,王振的权势达到顶峰。”朱迪钠展示出一幅宫廷画卷,“公侯勋贵称他为‘翁父’,大臣见他都要行跪拜礼,他的私宅比王府还要奢华。”
画面中,王振的府邸门庭若市,前来巴结的官员络绎不绝。
“而朱祁镇对这个亦师亦友的宦官信任有加,”朱迪钠最后说道,“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这种过度的信任,正在将大明王朝推向一个危险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