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正统初期的战绩(1 / 2)

“家人们,在正统十四年那场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之前,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在王振的辅佐下,年轻的正统皇帝朱祁镇确实取得了一些亮眼的政绩。”朱迪钠在天幕上展示出一幅大明疆域图。

图表显示,在正统前期,大明边境相对稳定,内部治理也颇有成效。

“这对特殊的君臣搭档——一个渴望证明自己的年轻皇帝,一个野心勃勃的宦官——在最初几年确实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朱迪钠分析道。

【熬夜冠军】:“这就是所谓的‘蜜月期’吧?可惜后面就...”

说到正统初年的武功,就不得不提西南边陲的战事。朱迪钠将天幕画面切换到云贵高原的崇山峻岭之间,这里地势险要,部族林立,自洪武年间就是个令朝廷头疼的地方。

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土司辖地交错分布,宛如一盘复杂的棋局。

地理爱好者评论道:这地形看着就难打!山高林密,瘴气弥漫,大军根本施展不开。

正统三年,麓川宣慰使思任发举兵反明,朱迪钠调出相关史料,表面上看是土司桀骜不驯,实则背后有着复杂的经济和地缘因素。

画面中显示出西南地区的矿产分布图和贸易路线图。

麓川控制着重要的玉石贸易通道,还盛产银矿。朱迪钠分析道,思任发野心勃勃,想要统一周边各部,建立一个独立的王国,这自然触动了明朝在西南的利益。

经济史观察指出:原来背后都是生意!控制资源才是关键。

明军最初的征剿并不顺利,朱迪钠展示出明军的进军路线,西南地区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山高路险,补给困难。官军往往陷入大军至则散入山林,大军退则复聚为乱的困境。

画面中,明军士兵在密林中艰难行进,不时遭到伏击。

更棘手的是当地的气候和环境,朱迪钠补充道,北方来的士兵水土不服,瘴疠横行,非战斗减员相当严重。

作战记录显示,因病减员的人数甚至超过了战斗伤亡。

就在战事陷入僵局时,王振提出了一个关键建议。朱迪钠调出当时的奏疏抄本,他主张以夷制夷,分而治之,拉拢其他土司共同对付思任发。

奏疏中详细列出了可以争取的土司名单和相应的赏格。

这个策略很快见效,朱迪钠继续解说,原本观望的土司们纷纷倒向明朝,思任发逐渐陷入孤立。

战略分析赞叹:这招分化瓦解确实高明!不愧是读过书的人。

到正统六年,明军终于在军事和政治上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朱迪钠展示出各土司归顺的盟书,不仅思任发兵败逃亡,明朝还借此机会重新划分了西南土司的势力范围。

画面中,新任的宣慰使、安抚使们依次向明朝使臣行礼效忠。

更重要的是,明朝借此战重新确立了在西南的权威,朱迪钠总结道,各土司纷纷表示效忠,边境得以暂享太平。

捷报传到京城时,朱祁镇在朝会上对王振大加赞赏的画面,预示着这个宦官的权势将更进一步。

麓川之役的胜利,绝非偶然。朱迪钠在天幕上调出精细的军事部署图,这场战役展现了明军精妙的战术配合和各兵种协作战的能力。

地图上清晰标注着明军分进合击的路线:沐昂率主力正面推进,方政领偏师迂回包抄,另有数支小部队负责切断敌军退路。

明军采取了分进合击,三面夹攻的战术,朱迪钠详细解说,主力部队在正面牵制敌军的同时,奇兵已经悄悄绕到敌军后方,切断了思任发的粮道和退路。

【军事爱好者】:这个战术布局相当精妙啊!不愧是经过靖难之役锤炼的明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军在山地作战中的突破。朱迪钠将画面切换到西南山区的地形图,面对麓川险峻的山地和茂密的丛林,明军创造性地运用了以土司制土司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