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被抢风头的朱樉(2 / 2)

【网友“历史情境派”发言:大家先别急着全盘否定!我仔细查过资料,朱樉那些阉割男童、折磨处死女子的暴行,对象主要是被他俘虏的羌人战俘,并非西安城内的普通汉民百姓。某种程度上,这可以看作是针对叛乱势力的残酷镇压,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虽然过分,但并非完全不可理解。】

此论一出,竟引来不少附和之声。

【网友“双重标准论”表示:如果对象是战俘,那性质确实不一样。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古代战争本来就残酷。】

【网友“族群区分者”更直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付叛乱的羌人,手段酷烈些也情有可原,只要他没对自家汉人百姓下手太狠就行。】

这些评论,仿佛在朱樉漆黑的恶名画卷上,试图涂抹上一丝“情有可原”的灰色。

然而,这番“辩解”听在天幕之下,洪武十一年的大明君臣耳中,非但没有起到开脱作用,反而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和棘手!

端坐于奉天殿的朱元璋,眉头瞬间锁死,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徐达、冯胜等深知边疆事务的老将,也纷纷摇头。

“愚蠢!混账!”朱元璋在心中怒骂。镇守西北,核心在于“恩威并施”,尤其是以“抚”为主,力求分化瓦解,使蒙人、羌人等诸胡归心,边境长治久安。朱樉如此酷烈地对待战俘,甚至以折磨为乐,这哪里是镇压?这分明是在所有胡人心中种下仇恨的种子,是在逼反那些尚且观望的部落,是在给未来的西北边境埋下无穷无尽的战火!

“威”过剩而“恩”全无,此乃取乱之道!朱樉的行为,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制造更大、更持久的问题。在朱元璋和这些老臣看来,这种针对特定族群的残酷,其危害性甚至可能比无差别欺压汉民更为深远和致命!

就在这因“羌汉之别”而引发的、更为深沉的忧虑弥漫之时,天幕上,朱迪钠的声音陡然拔高,将所有人的心神瞬间拉回:

“好了,关于秦王朱樉的争议暂且不论。现在,我们来到最关键的时刻——”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揭示终极谜底的悬疑感,天幕背景也配合着变得幽暗,仿佛预示着不祥。

“秦王朱樉,这位大明第一藩王,他最终,是如何被毒杀的?”

此言一出,万籁俱寂。

无论是刚刚还在天幕下心情复杂的洪武众人,全都屏住了呼吸。西安秦王府中,朱樉和邓次妃更是猛地攥紧了拳头,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

所有的铺垫,所有的争议,似乎都只是为了引出这最后的、决定性的时刻。那杯神秘的毒酒,究竟由何而来?是宫闱隐秘,还是战场诡计?是父皇的旨意,还是他人的阴谋?

朱迪钠刻意制造的停顿,让悬念攀升到了顶点。真相,就在下一句话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