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奉天殿前那近乎凝滞的沉重不同,西安秦王府内,几乎要炸开锅来。朱樉气得脸色铁青,在原地来回踱步,拳头捏得咯咯作响。
“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他对着天幕方向怒吼,“今日明明是讲咱朱樉的死法!是咱是主角!怎么话锋一转,又全成了他老四的事儿了?连个死人的风头都要抢?!他老四儿到底是给了这天幕多少银子?!”
这种被忽视、甚至被“篡位”的憋屈感,混合着对自身悲惨结局的恐惧,最终化为了一股极其不甘的逆反心理。他猛地停下脚步,抓住邓次妃的双肩,眼神中燃烧着一种近乎偏执的光芒:
“爱妃!孤想明白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从今天起,孤要改变!彻彻底底地改变!”他几乎是咬着牙说道,“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抢男霸女、胡作非为了!我们要做好事,做善事,让西安府的百姓都念孤的好!孤就不信,父皇的眼睛是瞎的,会看不到孤的洗心革面!”
邓次妃被他眼中炽热的光吓了一小跳,但求生的本能让她立刻紧紧回握住朱樉的手,激动地连连点头,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王爷!妾身听您的!那些华服珍宝,那些绫罗绸缎,妾身都不要了!全都换成粮食,换成冬衣,发给西安城的孤寡老人,发给那些穷苦人家!”
她想起了天幕宣判自己因私穿凤袍而被勒死的命运,浑身一颤,语气更加坚决:“为了能.....能一直陪着王爷,妾身什么都愿意做!我们要拼一把!”
此刻,这对被逼到悬崖边的男女,心中只有一个朴素而强烈的念头:改变行为,讨好父皇,扭转命运!至于这种行为转变过于突兀,是否会引来朱元璋更深的猜忌,是否会觉得他们像隋炀帝杨广继位前那样,被看作是矫饰伪装……以他们此刻被恐惧和求生欲支配的头脑,还远远考虑不到那么深远的层面。他们只想抓住眼前这根看似唯一的稻草。
然而,就在他们刚刚下定决心的下一刻,天幕上朱迪钠那平静却致命的声音再次响起,如同冰水浇头:
“回到了西安的秦王朱樉,身边已经没有了邓次妃一同胡作非为,再加上争夺太子之位失败的打击,变得心灰意冷,行为更加放纵,恶行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更上一层楼。”
画面似乎配合着出现了西安城民不聊生的模拟景象。
“在西安,这位秦王在女色方面的癖好令人发指。他不仅强抢民女,而且有一种特殊的、极其残忍的爱好——喜欢折磨人,以他人的痛苦为乐。其行径之恶劣,据说就连年迈的老妇人有时都难以幸免……”
“噗——”
刚刚还豪情万丈、发誓要洗心革面的朱樉,听到这番描述,只觉得眼前一黑,胸口那口闷气差点把他憋死,脸色瞬间由青转白,难看到了极点。
他仿佛已经看到,明天他就算亲自扛着米袋上街,笑容可掬地想要“亲民放粮”,那些西安百姓也会像见了鬼一样,尖叫着四散奔逃,留下的只有恐惧和憎恨的目光。他过去种下的恶因,早已结出了深刻的恐惧之果,岂是区区几袋米粮就能轻易化解的?
更让他无力的是,天幕上,已经有网友贴出了《明实录》等史籍的截图段落,上面白纸黑字记载着他未来的种种暴行,证据确凿,根本不容辩驳。
刚刚燃起的、试图改变命运的火苗,在这残酷的“历史事实”和根深蒂固的恶劣名声面前,显得如此微弱和可笑。朱樉踉跄一步,跌坐回椅子上,一股深沉的无力感再次将他淹没。改变?谈何容易!
就在天幕对秦王朱樉的暴行盖棺定论之时,一些试图为其“找补”的网友提出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