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魏砥 > 第554章 蜀都盟约

第554章 蜀都盟约(1 / 2)

---

成都,丞相府正厅,旌旗肃穆,甲士环列。一场关乎两国未来的盟约仪式,正在庄重而略显微妙的气氛中进行。

江东正使张纮手持国书,声音洪亮而沉稳,回荡在厅堂之内:“……魏贼司马懿,狼子野心,擅行诡诈,挑拨离间,致使贵我两国干戈骤起,生灵涂炭,此诚人神共愤之举!今真相既白,我主吴公,深感此前误会之憾,愿与季汉摒弃前嫌,重申旧好,戮力同心,共讨国贼,以安社稷,以慰黎民!”

他宣读的国书,言辞恳切,既肯定了魏国为祸首,也含蓄表达了江东对引发战端的“遗憾”,更明确了携手抗魏的共同目标。

端坐主位的诸葛亮,羽扇轻摇,面容肃穆。待张纮宣读完毕,他缓缓起身,接过国书,郑重道:“张公所言,亦是我季汉之心声。司马懿之奸猾,已成天下公敌。今吴公深明大义,主动遣使修好,亮,代表我季汉皇帝陛下,接受此盟约!自即日起,恢复两国邦交,各守疆界,互通使节,共御外侮!”

话音落下,双方使者交换盟书,共饮血酒(以牲血代),仪式即成。厅内凝重的气氛,似乎也随之缓和了几分。

然而,仪式之后的闭门磋商,才是真正的考验。在仅有诸葛亮、费祎与张纮、诸葛瑾参与的小范围内,话题转向了更具体、也更敏感的内容。

“孔明,”张纮以年长者及旧识的身份开口,语气缓和了许多,“盟约既成,边境防务需得协调,以免再生误会。尤其是秭归、夷陵至永安一带,犬牙交错,需明确巡边界限,建立及时沟通之渠道。”

诸葛亮点头:“子纲公所言极是。亮已下令,命陈到将军镇守永安,严束部众,绝不再越雷池一步。亦可与贵方陈砥太守建立定期会晤机制,协商处理边境琐事。”

提及陈砥,诸葛瑾适时接口,带着几分家族亲近的口吻:“二弟(指诸葛亮),叔至年幼,此前若有冲撞之处,还望海涵。父亲(指诸葛瑾、诸葛亮之父诸葛珪,已故)若在天有灵,见我等后人能摒弃干戈,共御国难,亦当欣慰。”他这话,既是拉近关系,也是为陈砥此前“负隅顽抗”稍作解释。

诸葛亮看了兄长一眼,神色不变,澹澹道:“陈太守少年英杰,守土有责,何过之有?倒是其能于万军之中稳住秭归,促成和议,后生可畏。”他话锋一转,回到正题,“至于沟通机制,可定于每月朔日(初一),由双方边境守将于巫县界亭会晤,交换信息,处理纠纷。重大事宜,则经由你我双方快马直报。”

“善。”张纮表示同意,随即又提出另一要务,“此外,为昭示天下,共斥国贼,我主提议,两国可联合发布檄文,历数司马懿之罪状,公告其挑拨离间之阴谋,以正视听,绝其故技重施之念。”

诸葛亮沉吟片刻。联合发布檄文,政治意义重大,能极大打击魏国声望,巩固吴蜀联盟。但同样,这也意味着季汉将彻底与魏国撕破脸皮,再无转圜余地。

“可。”他最终颔首,“檄文内容,可由你我双方共同拟定,务求事实确凿,义正辞严。”

接下来的几日,张纮、诸葛瑾与诸葛亮、费祎等人就盟约细节、边境管理、檄文内容等进行了反复磋商。过程虽有争论,但总体在务实的气氛中推进。张纮的老练、诸葛瑾的温和,与诸葛亮的严谨、费祎的机变相得益彰,最终达成了一系列具体协议。

除了上述内容,还包括开放有限的边境贸易(主要限于民生所需物资)、相互引渡逃犯(尤其是涉及细作嫌疑者)、以及建立非正式的军情共享机制(主要针对魏军大规模异动)。

当张纮、诸葛瑾带着丰硕的成果登上返程的船只时,成都的天空似乎也明朗了几分。吴蜀联盟,在经历了血火的考验和精密的缝补后,以一种更加务实、也更加脆弱的姿态,重新建立起来。

宜都郡治所,夷陵城。

陈砥站在修缮一新的城墙上,俯瞰着脚下奔腾的长江与对岸层峦叠嶂的群山。他被任命为宜都太守、都督荆西诸军事的文书已正式下达,此刻的他,身份已截然不同。

“都督,这是根据您的要求,重新勘测绘制的荆西边防舆图,标明了所有新设的哨卡、烽燧及巡边路线。”苏飞将一份精心绘制的羊皮地图呈上。

陈砥接过,仔细查看。地图上,从江北的秭归、夷陵,到江南的佷山、假山,各个关隘、渡口、险要之处,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新增加的十二处暗哨和八座烽火台,如同一个个警惕的眼睛,监控着这片错综复杂的边境地区。

“巡边士卒,需定期轮换,熟悉每一处地形。尤其是与蜀汉接壤的巫县、巴东一带,虽已盟好,但防范之心不可无。”陈砥指着地图上的几处关键点说道。

“末将已安排妥当,每旬一小巡,每月一大巡,由末将与樊将军亲自带队。”苏飞答道。

陈砥点了点头,又道:“除了军事防务,民生亦不可废。宜都新附不久,又经战火,需与民休息。传令各县,核查田亩,减轻今岁赋税,鼓励垦荒。尤其要关注山中僚、蛮各部,以抚慰为主,勿要轻易激起变故。”

“都督仁厚,末将即刻去办。”一旁的郡丞连忙应道。

陈砥深知,荆西之地,山高林密,民风彪悍,更有诸多少数民族聚居,治理难度远大于单纯的军事防守。唯有军政并举,方能真正将此地经营成稳固的根基。

他走下城墙,来到城外的伤兵营。秭归之战留下的伤员大多已痊愈归队,但仍有一些重伤者在此休养。陈砥逐一探望,询问伤势,查看伙食医药,叮嘱医官用心照料。

“都督……”一名断了手臂的老兵挣扎着想坐起来,被陈砥轻轻按住。

“老伯安心养伤,家中一切,郡府自有照应。”陈砥温声道。

那老兵眼眶泛红,哽咽道:“都督……小的……小的还能为都督牵马……”

陈砥心中触动,拍了拍他没有受伤的肩膀:“好好活着,看着我们如何收复中原,便是最大的功劳。”

离开伤兵营,陈砥又视察了城内的匠作营,查看新弩机和守城器械的打造进度。他根据秭归防守的经验,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要求匠师们精益求精。

忙碌一整日,回到临时改建的都督府,已是华灯初上。陈砥摊开舆图,就着烛光,再次陷入沉思。荆西虽已初步安定,但北有魏国张合虎视眈眈,西与季汉关系微妙,内部百废待兴。他这个少年都督,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一步也松懈不得啊……”他喃喃自语,目光愈发坚定。

与西线及荆北的波诡云谲相比,江淮战线显得相对平静,但这平静之下,亦是暗藏机锋。

寿春城头,大都督陆逊一袭青衣,迎风而立,遥望北岸。对岸的魏军大营旌旗招展,但并无异动。曹休新败不久,显然不敢再轻易南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