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大点的,能装下我那只画眉,还得有个小秋千。”
结巴的孩子赶紧举手:“我……我来编,我……我会编秋……秋千。”
老爷爷乐了:“好啊,编好了我给你画眉唱段曲儿。”
孩子编鸟笼的时候,妹妹就在旁边给他递竹条。
编到秋千时,他手指被竹刺扎了下,血珠冒了出来。
妹妹赶紧掏出创可贴,踮着脚给他贴上,嘴里念叨:“说了让你小心点。”
他咧着嘴笑,不觉得疼,只觉得创可贴的图案真好看,是只小兔子。
鸟笼编好那天,老爷爷提着画眉来了。
画眉在笼子里跳上跳下,啄了啄秋千,突然唱起歌来。
“你听,它满意着呢。”老爷爷捋着胡子,“这手艺,比镇上老木匠编的还细。”
结巴的孩子挠挠头,把老爷爷给的工钱塞给妹妹:“给……给你买糖吃。”
文化节的摊位前,围了好多人看孩子们编竹器。
有个阿姨指着结巴的孩子编的竹蜻蜓,问:“这多少钱?我儿子肯定喜欢。”
“不……不要钱,送……送你。”他把竹蜻蜓递过去,脸有点红。
阿姨愣了下,笑着塞给他一个苹果:“那阿姨跟你换,好不好?”
妹妹拿着苹果,在衣角擦了擦,递给他一半。
“甜吗?”她眨着眼睛问。
他咬了一大口,含糊着说:“甜……甜过你上次偷藏的麦芽糖。”
妹妹气鼓鼓地捶了他一下,却把自己那半也塞给了他。
冬天的雪下得挺大,竹满堂的院子里积了一层白。
结巴的孩子和新学员在雪地里堆雪人,用竹条给雪人做了胳膊,还戴了顶竹编的小帽子。
妹妹端着热姜茶出来,喊他们进屋暖和暖和。
新学员捧着杯子,突然说:“我……我以前不敢说话,怕……怕别人笑。”
结巴的孩子拍拍他的肩:“我……我也是,后……后来发现,笑……笑声里,也有好……好意的。”
竹安在屋里听见了,笑着对竹溪说:“你看这俩孩子,倒成了知己。”
竹溪给炉子里添了块炭,“可不是嘛,竹条把心都串到一块儿了。”
过了年,新学员的爸妈来接他,看到孩子编的竹篮,眼圈都红了。
“以前他总闷在屋里,现在跟人说话都敢抬头了,多亏了你们。”
结巴的孩子站在旁边,把自己编的竹制小汽车塞给新学员:“带……带着玩,想……想我们了,就……就编个竹蜻蜓寄来。”
新学员抱着小汽车,眼泪掉在竹条上,说:“我……我下个月就来,还……还跟你学编鸟笼。”
春天的时候,竹满堂的竹子冒出了新芽。
结巴的孩子在竹林里埋了个时间胶囊,里面放着大家编的小竹器,还有一张合照。
照片里,他和妹妹、新学员挤在一起,笑得露出豁牙。
他对着胶囊说:“等……等竹子长得比房……房子高,就……就挖出来,看……看我们是不是更……更厉害了。”
妹妹凑过来说:“还要放张纸条,写着‘竹满堂永远热热闹闹’。”
他点点头,拿起竹笔,在纸上一笔一划地写,虽然慢,却很认真。
有天,那个戴眼镜的先生又来了,这次要订竹制的书架,说要送给学校图书馆。
“孩子们看书,用竹书架,透着股清气,比铁皮的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