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圣旨,比朱衡预想中来得更快。
当那名面白无须,身着华贵蟒袍的司礼监秉笔太监,手捧一卷明黄的圣旨,在一众锦衣卫的簇拥下抵达大同时,整个大同府都为之震动。
大同总兵李成梁,山西布政使,按察使,所有叫得上名号的文武官员,无不恭恭敬敬地跪在城门外,迎接天使。
朱衡作为代王,身份尊贵,自然不必出城跪迎,但也在王府正殿前设下了香案,率王府上下人等恭候。
“圣旨到——”
尖细的嗓音划破长空,传旨太监在一众官员的簇拥下,昂首挺胸地步入代王府。他目光在朱衡身上一扫,眼神深处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眼前的代王,比传闻中要年轻太多,也沉稳太多,那份从容不迫的气度,全然不像一个被发配到边塞的落魄宗室。
“代王朱衡,接旨。”太监展开圣旨,朗声宣读。
冗长的官样文章之后,核心内容终于浮出水面。
“……代王朱衡,忠君体国,献器有功,于社稷危难之际,解朝廷之忧,振边军之威,朕心甚慰。特晋封为代郡王,食邑增三千户,赐金千两,锦缎百匹,以彰其功……”
圣旨一宣读完毕,跟在后头的官员们脸上都露出了艳羡之色。
从亲王之子册封的郡王,到直接以封地为号的郡王,虽只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这代表着皇帝的认可,意味着朱衡从一个边缘化的宗室,一跃成为了圣眷在身的皇亲。食邑三千户,更是实打实的经济利益。
李成梁心中暗暗点头,看来自己这步棋是走对了。这位代王,前途不可限量。
王五在朱衡身后,激动得浑身都在发抖,拳头攥得紧紧的,脸上满是与有荣焉的狂喜。王爷,王爷他出人头地了!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朱衡在叩谢皇恩之后,却并未立刻接旨。他直起身,对着传旨太监,平静地开口。
“有劳公公远道而来。皇恩浩荡,朱衡感激涕零。只是,这爵位与食邑,朱衡愧不敢受。”
此言一出,满场皆惊。
王五的笑容僵在脸上,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王爷这是疯了吗?到手的爵位和赏赐,居然不要?
传旨太监的眼睛也眯了起来,他见过的王公贵族不知凡几,为了爵位争得头破血流的有,为了封地打得不可开交的也有,却从未见过有人把送上门的富贵往外推的。
“王爷,这可是陛下的恩典,您这是何意?”太监的语气里,带上了一丝审视。
朱衡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公公误会了。非是朱衡不识好歹,实在是如今北疆战事紧急,鞑靼十万铁骑兵临城下,大同安危,系于一线。朱衡身为大明藩王,食君之禄,岂能在此刻只顾自家荣华?”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拔高,掷地有声。
“朱衡不要爵位,不要食邑!朱衡只向陛下,求两样东西!”
传旨太监来了兴趣:“哦?王爷请讲。”
“其一,如今兵部订单已下,然军火制造,事关重大。从矿石开采,到冶炼成钢,再到制成枪炮,工序繁杂,耗时耗力。沿途州府,但凡有一处关卡盘剥,一个官吏掣肘,便会延误军机。因此,朱衡恳请陛下,赐下特权,允我‘督造九边军械’。凡军械制造所需之一切事宜,山西一省,地方官府不得干涉,需全力配合!若有阳奉阴违,怠慢军心者,许我先斩后奏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