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血鏖(1 / 2)

民国二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黎明。仙霞岭“黑龙潭”山谷,枪炮声、喊杀声、爆炸声震耳欲聋,打破了山间的死寂。日军池田旅团主力,在伪军和“穿山甲”土匪的配合下,从东北、东南、西北三个方向,向天目山-游击队联合部队发起了蓄谋已久的总攻。炮弹如雨点般砸向简陋的工事,机枪火舌喷吐,掷弹筒的爆炸此起彼伏。联合部队依托险要地形和预设工事,拼死抵抗,战况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山谷,瞬间变成了血肉磨坊。

东北主阵地,由张云鹤团防守。这里是日军进攻的重点,池田投入了一个完整步兵大队配属山炮中队。日军以小队为单位,在炮火掩护下,波浪式冲击。守军官兵依托岩石、壕沟,用步枪、机枪、手榴弹顽强阻击。阵地前日军尸体堆积如山,但守军伤亡同样惨重。一营长头部中弹牺牲,三连长抱着集束手榴弹冲入敌群……张云鹤亲自操起一挺捷克式轻机枪,怒吼着扫射,打红了枪管。

东南侧翼,赵锡田团面对伪军一个团和部分日军的夹击。伪军战斗力虽弱,但人数众多,攻势如潮。赵锡田沉着指挥,利用地形节节抵抗,并组织敢死队多次发起反冲击,打乱敌军进攻节奏。但弹药消耗极快。

西北方向,马富贵团压力相对较小,主要应对“穿山甲”匪部的骚扰和日军小股部队的渗透,但地形复杂,防线漫长,兵力捉襟见肘。

指挥部岩洞内,电话铃声、电报声、通讯员奔跑声不绝于耳。宋希濂、周明远、刘久山(带伤指挥)、陈致远、李慕华等人围在地图前,不断接收着各阵地传来的战报。

“东北方向请求炮火支援!鬼子冲得太猛!”

“东南方向弹药告急!手榴弹快打光了!”

“西北方向发现鬼子渗透小队,已被击退,但‘穿山甲’的人熟悉小路,防不胜防!”

宋希濂面色铁青,语速极快:“命令炮兵连,集中最后炮弹,支援东北阵地,打掉鬼子炮兵观察员!后勤队,立即将储备弹药优先送往前沿!警卫连抽调一个排,增援西北方向,重点防御小路缺口!”

周明远对着电话嘶吼:“告诉各营连政工人员,到一线去!和战士们在一起!死也要死在阵地上!”

刘久山一拳砸在桌上:“‘穿山甲’这个王八蛋!等打退了鬼子,老子非剥了他的皮!”

李慕华紧急报告:“截获日军电文,池田命令部队不计代价,中午前必须突破我军核心阵地!其空军已从附近机场起飞!”

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每一分钟,都有生命在消逝。

上午十时,日军在东北主阵地投入预备队,发起最强一波攻势。数十名日军特种兵(“挺进队”残部)利用烟幕弹掩护,突入了一连防守的第三道堑壕。惨烈的白刃战爆发。刺刀碰撞声、怒吼声、惨叫声响成一片。连长牺牲,指导员重伤,阵地岌岌可危。

关键时刻,高天亮率领“猎影”队及时赶到。这些精锐的特战队员如同下山猛虎,用精准的射击和娴熟的格斗技术,迅速扭转了战局,将突入的日军尽数歼灭,稳住了阵地。但“猎影”队也付出了伤亡十余人的代价。

宋希濂沟通系统,看到因顽强抵抗、大量杀伤敌军获得的积分,进行了针对当前防御战的极限兑换:

【兑换:“马克沁重机枪备用枪管”x20根,“七九式步枪子弹”x发,“木柄手榴弹”x2000枚,“迫击炮炮弹”x300发,“炸药包”x100个,“急救包”x1000个,“压缩干粮(五日份)”x5000人份。】

【叮!兑换成功!物资已合理化送达前沿及后勤点(解释为战前秘密储备、缴获及冒险抢运)。】

这批弹药和物资的到来,如同久旱甘霖,暂时缓解了前沿的压力,尤其是重机枪的持续火力和充足的手榴弹,给了守军坚持下去的信心。

南京,日军司令部。池田旅团长向松井石根大将电话汇报战况:“……支那军抵抗异常顽强,我军伤亡不小,但已将其压缩在核心区域,突破在即!”

松井厉声命令:“八嘎!不要计较伤亡!必须在今日内解决战斗!航空兵会全力支援你!我要看到宋希濂的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