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七年二月二十五日,拂晓。仙霞岭“黑龙潭”山谷中,刺骨的寒意仿佛沁入了每个人的骨髓。皖南留守处遭顽军围攻的急报与重庆方面的最后通牒,如同两把冰冷的匕首,同时抵在了天目山联合部队的咽喉之上。前有日军重兵虎视,后有顽军背刺捅刀,上有重庆高压迫降,内部人心惶惶,外部“穿山甲”部蠢蠢欲动。这支伤痕累累的抗日武装,陷入了创建以来最凶险、最复杂的绝杀之局。生死存亡,系于一线。
指挥部岩洞内,汽灯的光芒在众人铁青的脸上跳动,空气凝重得几乎令人窒息。宋希濂、周明远、刘久山、陈致远、张云鹤、赵锡田、马富贵、李慕华、徐锐、王民生,以及各团主官、士兵代表、政工骨干,济济一堂,气氛压抑到了极点。桌上,摊开着皖南的求援信和译出的重庆电令。
宋希濂声音沙哑,开门见山,没有半分虚言:“情况,大家都清楚了。皖南的弟兄在流血,等着我们救。重庆下了最后通牒,要我们缴械听编,否则以叛军论处。日本人就在山外等着捡便宜。咱们,已经到了悬崖边上,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张云鹤第一个蹦起来,双眼赤红,拳头砸得桌子砰砰响:“救!必须救!皖南的弟兄不是后娘养的!那是咱们起家的根!好多弟兄的家眷还在那边!顽军这帮王八蛋,不打鬼子,专捅自己人刀子!老子带一团人杀回去,跟狗日的拼了!”
赵锡田相对冷静,但语气同样沉重:“老张!冷静!怎么救?千里迢迢,中间隔着鬼子重重封锁,还有顽军阻截!咱们这几千人,疲惫之师,弹药匮乏,冲得过去吗?只怕没到皖南,就被鬼子吃掉了!这是送死!”
一位皖南籍的营长哽咽道:“师座!政委!不能不救啊!那是咱们的根!好多弟兄的爹娘妻儿都在那边!要是丢了皖南,咱们……咱们就成了无根的浮萍了!”
刘久山咬牙切齿:“打顽军老子不怕!可重庆这电令怎么办?缴械?听编?那是投降!咱们抗日有什么错?凭什么缴械?真要听了他们的,部队散了,人心寒了,鬼子笑歪了嘴!”
陈致远分析道:“重庆此举,是借刀杀人,逼我们就范。若我们不从,他们便可名正言顺地联合甚至怂恿顽军、甚至日军来对付我们。若我们服从,部队被分化瓦解,抗日力量受损。这是阳谋,毒辣得很!”
李慕华补充情报角度:“截获的零星信息显示,顽军对皖南的进攻是早有预谋的,规模不小。重庆方面态度异常强硬,似乎得到了更高层的授意。我们时间不多了。”
王民生焦急万分:“粮食!药品!还能撑几天?现在又要打仗?拿什么打?”
徐锐提醒内部风险:“部队情绪极不稳定,皖南消息传来,许多官兵情绪激动,要求回援。也有部分人对前途绝望,恐生变数。必须尽快统一思想,稳定局面。”
会议陷入了激烈的争吵和痛苦的沉默。救皖南?自身难保,无异于自杀。不救?于心何忍,军心可能崩溃。服从重庆?等同于投降,任人宰割。抗命?则四面皆敌,死路一条。
周明远强忍悲痛,声音沉痛:“同志们,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皖南要救,但怎么救,需要策略。重庆的电令,必须回应,但如何回应,关乎大义名分。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冷静,是找到一条既能最大限度保存抗日力量,又能对得起皖南弟兄的道路!”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宋希濂身上,等待他最终的决断。这支队伍的生死,就在他的一念之间。
宋希濂目光扫过那一张张焦虑、悲愤、信任的面孔,缓缓站起身,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皖南的位置,声音低沉却如同磐石:“皖南的弟兄,是我们的手足,不能不管!抗日的大旗,是我们的灵魂,不能倒!”
他斩钉截铁地决断:“一、皖南要救,但不能硬拼!立即回电皖南留守处:指示他们,若事不可为,立即化整为零,分散突围,向仙霞岭方向转移,或就地隐蔽,保存有生力量。我部将派出精干小分队,携带电台和银元,潜入接应,协助突围和安置家属!张团长,人选由你定,要最精干、最熟悉皖南地形的人!”
“二、重庆的电令,必须回应,但绝不屈服!李参谋,立即起草回电!电文要义正辞严:其一,重申我部抗日救国之决心与功绩,驳斥‘勾结异党’之诬蔑;其二,痛陈皖南顽军袭击抗日队伍之罪行,要求重庆方面立即制止,严惩肇事者;其三,表明我部处境之艰难,粮弹两缺,但仍坚持抗战,请求重庆方面以民族大义为重,速拨补给,并划定防区,共同对敌!其四,婉拒限期靠拢缴械之命,但表示愿接受战区统一作战指导。此电同时抄送各界,公之于众!”
“三、内部立即紧急动员!周政委、陈政委,立即向全体官兵传达当前形势之严峻与我部之决策!要讲清楚,我们是抗日的队伍,绝不向自己人开枪,但也绝不任人宰割!要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准备迎接最残酷的斗争!党员、干部要起模范作用!”
“四、军事上,立足最坏情况,准备两面作战!赵团长、马团长!防御部署立即调整!既要防日军扫荡,也要防顽军可能的进攻!重点加强后方(西北、东北方向)的警戒和工事!高队长,‘猎影’队作为战略预备队,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五、全力解决补给!王处长,筹粮队扩大活动范围,不惜冒险!同时,清点所有库存,实行最严格的配给制!”
“同志们!”宋希濂目光如炬,扫视全场,“我们现在是背水一战!没有退路!唯有团结一心,死中求活!让鬼子看看,让顽固派看看,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打不垮的!执行命令!”
“是!”众人轰然领命,带着悲壮的神情,冲出岩洞。
张云鹤亲自挑选了三十名籍贯皖南、身手矫健、意志坚定的老兵和游击队员,组成敢死队,携带武器、银元、电台,在夜幕掩护下,悄然离营,向东部敌占区潜行,执行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接应任务。每个人都知道,此行九死一生。
宋希濂沟通系统,看到因面临绝境做出艰难抉择获得的积分,进行了针对敌后渗透、救援和绝境防御的极限兑换:
【兑换:“高级伪装服(当地百姓)”x30套,“大功率远程电台(便携式)”x2部及备用电池,“银元(活动经费)”x5000枚,“急救药品(强效)”x50人份,“精巧暗器与冷兵器”x30套,“敌占区活动指南与接头暗号手册”x20本,“单兵高强度口粮(一月份)”x30人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