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兑换成功!物资已合理化配发至接应小队(解释为秘密储备及多方筹措)。】
这批物资,是接应小队深入虎穴的唯一依靠。
重庆,军委会。收到宋希濂义正辞严又软中带硬的回电,高层震怒。
“狂妄!公然抗命!还倒打一耙!”一名高官将电文摔在桌上,“立刻通电第三战区,斥其违抗军令,包庇异党,着即断绝一切补给供应!默许各部队,对其采取‘必要措施’!同时,严密封锁消息,绝不能让其电文内容泄露出去!”
南京,日军司令部。特高课长向松井石根汇报宋部回电内容及重庆反应。
松井狞笑:“哟西!支那人内斗,大大的好!命令池田,暂缓大规模进攻,继续封锁,暗中支援支那顽固派和土匪武装,让他们自相残杀!同时,散布谣言,称宋部已投共,激化其矛盾!”
联合部队内部,经过紧急动员,大部分官兵理解了决策的艰难,决心同舟共济。但仍有少数顽固分子暗中串联,散布失败主义情绪,甚至与“穿山甲”部秘密接触。
“穿山甲”部果然趁火打劫,加大了对联合部队外围的骚扰和试探,甚至公然喊话,诱惑官兵“弃暗投明”。
徐锐的“清内”小组加紧活动,抓获了两名与“穿山甲”部勾结、散播谣言的士兵,经审讯,证实了外部势力在内部搞鬼。宋希濂下令立即枪决,以儆效尤,暂时压制了内部的不稳。
傍晚,李慕华脸色惨白地冲进指挥部,手里拿着一份刚译出的电文,声音颤抖:“师座!政委!皖南……皖南留守处最后电讯……顽军攻破了指挥部,主任以下百余人……大部殉国……只有少数人突围……联系中断了……”
消息如同晴天霹雳,指挥部内一片死寂。悲伤和愤怒如同火山般在每个人胸中翻腾。
就在这时,电台指示灯突然又闪烁起来,报务员紧张地接收着一段微弱而断续的信号。
“是……是接应小队!”报务员激动地喊道,“他们……他们成功潜入皖南,找到了部分突围人员……但……但遭遇顽军清剿队,发生激战……队长请求指示……是继续寻找还是撤回……”
最后的希望,如同风中残烛,摇曳不定。
宋希濂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剧痛,再睁开时,只剩下冰冷的决绝:“回电接应小队:任务变更,放弃大规模搜寻,尽全力协助已找到的突围人员向安全区域转移,然后立即撤回!保存力量,为日后报仇!”
命令发出后,宋希濂感到一阵虚脱。皖南,这个曾经的根基,恐怕真的失去了。
深夜,当宋希濂独自站在岩洞口,望着黑沉沉的夜空时,李慕华再次悄无声息地出现,递上一张小小的纸条,上面只有“戚七”传来的三个字:“鹰已动。”
宋希濂瞳孔骤缩!日军主力,要动手了!
二月二十六日黎明,天色未明,寒风凛冽。营地官兵们枕戈待旦,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突然,东北、东南、西北三个方向,几乎同时响起了密集的枪炮声!照明弹划破夜空,将山谷照得如同白昼!
哨兵凄厉的警报声响起:“鬼子进攻了!好多鬼子!还有伪军!‘穿山甲’的人也在里面!”
日军蓄谋已久的总攻,终于在宋部最虚弱的时候,到来了!而且,是与顽军、土匪勾结的联合绞杀!
宋希濂拔出配枪,冲出指挥部,对周围的官兵们发出惊天动地的怒吼:“弟兄们!最后的时刻到了!身后是悬崖,前面是豺狼!我们没有退路!唯有死战!为了死难的皖南弟兄!为了抗日的大旗!杀!”
“杀!!!”震天的怒吼声响彻山谷,疲惫不堪的官兵们爆发出最后的血性,扑向各自的战位。
仙霞岭的最后决战,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以最残酷的方式,拉开了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