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补给与敌情研判(2 / 2)

宋希濂沟通系统,看到因有效推进整合、应对危机获得的积分,进行了针对当前生存与特种作战的精准兑换:

【兑换:“高精度指北针”x100个,“山地伪装网”x200张,“便携式望远镜”x20具,“急救止血粉”x1000份,“耐磨绑腿”x3000副,“单兵多功能水壶”x6000个,“简易山地陷阱制作手册”x500本。】

【叮!兑换成功!物资已合理化配发至各战斗连及侦察分队(解释为战前储备及缴获物资分配)。】

这批物资,特别是指北针、伪装网和止血粉,极大提升了部队的野外生存能力和侦察分队的作战效能。

南京,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部。冈本少佐灰头土脸地汇报了“迷魂涧”受阻和联合部队潜入野猪岭深山的消息。

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恼怒地斥责:“八嘎!连一群残兵败将和土八路都解决不了!帝国陆军的颜面何在!”

参谋长进言:“司令官阁下,野猪岭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大部队清剿效率低下,且补给困难。支那军与土八路合流,虽增加了其生存能力,但也带来了内部矛盾和指挥不畅的弱点。建议改变策略:一、继续空中侦察和外围封锁,困死他们;二、加强特种渗透和心理战,挑拨其关系,制造内乱;三、收买或胁迫当地土着,获取情报,甚至引导我小部队进行精准打击!”

松井沉吟片刻,点头批准:“哟西!就按此办理!告诉冈本,我不要蛮干,要智取!要让他们在饥饿、寒冷和猜疑中自生自灭!”

高天亮率领的联合“反渗透小组”迅速投入行动。他们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和精良的装备,在密林中悄无声息地穿梭。很快,他们就发现了一支伪装成山民、企图靠近营地的日军渗透分队。经过短暂的、干净利落的伏击,全歼该股日军,俘获一人。审讯得知,日军确有计划地派遣多支小分队,任务包括侦察、破坏和散布谣言。

初战告捷,不仅挫败了日军的阴谋,更极大地促进了混合小组内部的信任与默契。队员们来自不同部队,但在此刻,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军人。

在游击队同志的冒险联系下,终于与山外一个秘密联络点取得了联系,筹集到一批有限的粮食和草药,正由可靠群众冒险运送进来。消息传来,给困境中的部队带来了一丝希望。

然而,联合并非一帆风顺。混合整编后,个别单位因生活习惯、语言差异甚至过往恩怨,还是出现了小摩擦。一名原国军排长与一名游击队班长因任务分配发生口角,险些动手。周明远和陈致远亲自出面,严厉批评教育,并以此为契机,在部队中开展“团结互助、共克时艰”的教育活动,暂时平息了风波,但隐患依然存在。

一月二十八日的黎明,在寒冷与疲惫中到来。部队初步完成了混合整编,补给危机稍有缓解,反渗透斗争取得初步成效。但官兵们面容憔悴,体力消耗巨大,面临的形势依然极其严峻。

宋希濂与刘久山并肩站在山岗上,望着脚下逐渐苏醒的营地,以及远处连绵的、敌人环伺的群山。

“老刘,这第一步,算是迈出去了。”宋希濂感慨道。

刘久山抹了把脸:“是啊,宋师长。队伍是捏到一起了,但这火候还差得远。鬼子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

“我知道。”宋希濂目光坚定,“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考验。我们要在这野猪岭里,把小鬼子拖瘦、拖垮!还要把我们这支队伍,淬炼成真正的钢铁!”

就在这时,李慕华匆匆走来,脸色凝重:“师座,刘司令!紧急情报!我们破译了日军新的电文,冈本大队得到了补充,并加强了特种作战力量,似乎正在策划一次针对我指挥部的重点突袭!同时,空中侦察发现,日军正在向野猪岭北侧隘口增兵,似有长期围困并逐步压缩的企图!”

新的威胁,接踵而至。联合部队的淬火之路,注定充满荆棘与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