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雷霆(2 / 2)

“不然!”另一位持重者反对,“宋部虽勇,然身处敌后,补给困难,恐难久持。若公开大力支援,恐刺激日军,招致更猛烈的报复,得不偿失。且其与‘某些势力’(暗指中共)过往甚密,需加防范。依我看,口头嘉奖即可,物资援助,量力而行,不宜大张旗鼓。”

最终,一份措辞谨慎、以嘉勉为主、实际援助含糊其辞的回电,发往了天目山。与此同时,通过非正式渠道,少量药品和经费被秘密送出,但杯水车薪。

而在国际上,通过陈嘉庚等人的奔走,英美等国部分媒体开始报道日军在中国战场可能使用细菌武器的消息,引发了一定关注,但官方态度依旧谨慎,避免直接刺激日本。然而,一股暗流已在涌动。

上海,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部。司令官松井石根接到进攻失利的战报,暴跳如雷。

“八嘎!浅野这个废物!一个旅团加配属部队,竟然拿不下支那军一个残破师!还损失了特种部队!无能!蠢货!”松井怒吼。

参谋长谨慎进言:“司令官阁下,天目山支那军抵抗顽强,地形复杂,强攻损失太大。且其在国际上散布细菌战谣言,对我帝国声誉造成恶劣影响。是否暂缓军事进攻,转而采取经济封锁和宣传战,困死饿死他们?同时在外交上设法澄清谣言?”

松井强压怒火,阴沉道:“军事压力不能放松!命令浅野,改变战术,以炮击和航空轰炸为主,步兵伴攻为辅,长期围困,消耗其兵力物资!同时,命令特高课,加紧对天目山外部补给线的封锁和破坏!至于舆论……哼,支那人信口雌黄,有何证据?帝国予以坚决否认!必要时,可反诬其自制疫情,栽赃皇军!”

天目山内部,在师部有力的组织和及时物资补充下,军心逐渐稳定。官兵们掩埋了战友,擦干了血迹,继续投入战斗。周明远组织的战地宣传队活跃在一线,宣扬英雄事迹,鼓舞士气。根据地的百姓也积极支援前线,送粮送水,救护伤员,形成了军民同心的顽强抵抗力量。

傍晚,李慕华收到了“戚七”通过秘密渠道传来的密信。信中对天目山英勇抗战表示敬佩,并透露:国际社会对细菌战问题的关注度正在上升,部分国家已开始私下调查;但日军封锁极严,大规模物资援助通道短期内难以打通。信末,“戚七”提醒:“据可靠情报,日军因军事进攻受挫,已启动新一轮阴谋,或欲利用伪军或政治诱降手段,从内部分化瓦解贵部,万望警惕!”

“戚七”的警示,与徐锐监控到的零星异常电台信号相印证(发现有不明信号试图与根据地内个别边缘人物接触),引起了宋希濂的高度警惕。日军果然贼心不死,军事手段受挫,又开始玩弄政治阴谋。

宋希濂立即召见周明远、李慕华和徐锐。“鬼子看来是铁了心要拿下天目山,明的不行,就来暗的。政治诱降、分化瓦解,这一手更毒辣!我们必须立即应对!”

他指示:“一、加强内部监控与教育:徐科长,对近期与外界有接触、或思想有动摇迹象的人员,进行秘密排查和重点教育。周政委,在全军进行一次‘坚定信仰、抵制诱降’的专题教育,揭露鬼子阴谋。”

“二、主动出击,掌握舆论:李参谋,我们可以利用现有渠道,主动释放消息,表示我部抗战到底的决心,并揭露日军诱降阴谋,使其无从下手。”

“三、做好最坏打算:秘密制定应急预案,万一出现极少数人动摇甚至叛变,如何迅速控制局面,避免扩散。”

深夜,宋希濂独自站在师部门口,望着寒星闪烁的夜空。白日的喧嚣已然沉寂,但内心的波澜却难以平静。军事上的压力,政治上的诡谲,国际上的博弈,物资的匮乏,伤员的痛苦……千钧重担压在一身。

然而,当他看到远处阵地哨兵警惕的身影,听到医疗所里伤员偶尔压抑的呻吟,想到牺牲将士不屈的面容,他的目光重新变得坚定如铁。

“报告师座!”机要参谋匆匆赶来,递上一份刚译出的电文,“重庆方面密电,内容……是关于武汉会战兵力部署的通报,要求我部在敌后积极牵制,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宋希濂接过电文,迅速浏览。电文内容看似常规,但字里行间透露出武汉方向日益吃紧的压力,以及统帅部对敌后战场牵制作用的殷切期望。

他收起电文,对参谋沉声道:“回复:职部遵令,必竭尽全力,拖住当面之敌,配合全局!”

参谋敬礼离开。宋希濂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武汉的压力,就是天目山的责任。他们在这里的每一次战斗,都关乎整个战局的走向。

“看来,更猛烈的风暴,还在后头。”他喃喃自语,转身走回指挥部。案头,地图上代表日军的蓝色箭头依旧狰狞,而代表武汉方向的区域,一片晦暗不明。

天目山的这个夜晚,在暂时的沉寂中,孕育着更巨大的波澜。下一章,政治诱降的暗流与武汉会战的阴影,将同时向这座英雄的山峰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