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暗流(1 / 2)

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天目山根据地在短暂的战斗间隙中喘息,寒风卷过阵地,带着硝烟与血腥的气息。昨日击退日军大规模进攻的胜利,并未带来丝毫松懈,反而让指挥部更加警惕。宋希濂收到的关于武汉会战吃紧的电文,如同沉重的枷锁,加深了天目山坚守的战略意义。而“戚七”传来的关于日军可能实施政治诱降的警示,更如同隐藏在胜利光环下的毒刺,预示着斗争形式的深刻变化。

师部岩洞内,气氛比应对军事进攻时更加复杂。参会者除了宋希濂、周明远、李慕华、徐锐等核心成员,还特意召见了负责宣传和民运工作的干事,以及几位思想过硬、在士兵中颇有威望的营连级教导员。

宋希濂首先开口,语气沉重:“同志们,鬼子明刀明枪的进攻,我们暂时顶住了。但更阴险的刀子,可能已经从背后递过来了。‘戚七’的消息,大家都知道了。鬼子吃了硬碰硬的亏,很可能要玩‘以华制华’、政治诱降的把戏。这一手,分化瓦解,攻心为上,比枪炮更难防!”

周明远神色严肃地补充:“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持续的血战、艰苦的环境、看不到尽头的牺牲,确实会让极少数意志不坚定者产生动摇。鬼子就是看准了这一点。他们可能利用伪军、汉奸组织,甚至策反我们内部的动摇分子,散布悲观情绪,许以高官厚禄,诱使变节。甚至可能伪造证据,污蔑我高级军官,制造内部猜疑!”

李慕华分析情报:“综合近期零星信息,日军特高课和伪‘和平救国军’的人员在周边活动频繁,其电台信号也出现新的变化,似乎在尝试与某些特定频率接触。虽然尚未发现确凿证据,但迹象值得高度警惕。”

一位教导员发言:“师座,政委,我们有些新兵,家里在敌占区,难免挂念亲人,容易被敌人利用亲情做文章。还有些俘虏过来的原伪军士兵,思想改造尚不彻底,也是薄弱环节。”

宣传干事建议:“我们必须主动出击,抢占舆论阵地。一是加强正面教育,反复宣讲抗战必胜的道理,揭露鬼子诱降的阴谋和汉奸的可耻下场;二是丰富文化生活,组织唱抗战歌曲、演活报剧,鼓舞士气;三是关心官兵生活,尽量解决实际困难,让战士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徐锐从保卫角度提出:“我建议立即对全军人员,特别是与新兵、俘虏成分较多的单位以及机要、后勤等关键岗位,进行一次秘密的、细致的政治审查和背景复核。对外通讯必须严格监控,发现异常联系,一查到底!”

众人经过深入讨论,最终由宋希濂拍板决策:

“鬼子想用‘软刀子’杀人,我们就给他把刀掰断!方针:强化教育,主动揭露,严格管控,内紧外松!”

具体部署:“一、思想防线:周政委负责,立即在全军开展‘反诱降、反分化’专题教育活动。组织力量编写宣传材料,用具体事例揭露鬼子和汉奸的诱降骗局。各连队指导员、教导员要深入班排,谈心谈话,掌握思想动态,解决实际困难。”

“二、舆论斗争:李参谋、宣传科,你们组织,利用我们的宣传渠道,主动发布消息,强调我部抗战到底的决心,并可适当透露日军诱降阴谋,使其无法暗中进行。同时,加强对敌广播和传单投放,瓦解伪军士气。”

“三、内部纯洁:徐科长负责,进行内部秘密排查,重点是有动摇倾向、复杂社会关系或近期行为异常的人员。要讲究方法,避免扩大化,但绝不能姑息。同时,加强对外通讯和人员往来的管控。”

“四、情报预警:李参谋、徐科长,加强对日军特高课和伪军电台的监听破译,力争提前发现其诱降计划的具体内容和目标人物。”

“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但其凶险程度,不亚于枪林弹雨!”宋希濂强调,“各级主官必须高度重视,确保我们的队伍,像磐石一样坚定!”

命令下达,根据地里悄然展开了一场思想巩固战。各连队纷纷召开军人大会,指导员们慷慨陈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鲜活的事例,揭露日军诱降的阴谋和汉奸的悲惨下场。文化骨干教唱新编的《反投降小调》,士兵们在歌声中凝聚着斗志。政工干部们找思想有波动的战士谈心,帮助他们解决家庭顾虑。

徐锐领导的内部排查也在谨慎进行。通过暗中观察、侧面了解、技术监控等方式,对重点人员进行了梳理,发现了几名近期情绪低落、或与外界有不明联系的官兵,进行了重点教育和监控,暂时未发现实质性叛变行为。

宋希濂沟通系统,针对这场特殊的“暗战”,进行了针对性兑换:

【兑换:“高级测谎仪(便携式,低精度)”x1台,“微型窃听器(短距)”x10套,“心理抗压与忠诚度强化手册(初级)”x100本,“反策反与识别技巧”培训资料x1套。】

【叮!兑换成功!物资与知识已合理化(解释为通过特殊渠道获取的审讯辅助设备和内部培训材料)。】

他将测谎仪和窃听器交由徐锐在关键排查中谨慎使用,将手册和培训资料下发给政工和保卫干部,提升其业务能力。系统的辅助,为这场暗战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支持。

与此同时,日军“竹机关”的阴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机关长影佐祯昭召见了伪“浙西和平救国军”司令胡保国,面授机宜。

“胡桑,”影佐皮笑肉不笑地说,“皇军军事进攻暂遇挫折,但征服支那,不光靠枪炮。你的‘和平救国军’,现在到了发挥作用的时候了。‘楔子’计划,由你负责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