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暗刃(2 / 2)

松井石根满意地点点头:“哟西!这才是真正的‘武士’之战!告诉浅野,正面进攻暂缓,巩固已占阵地。让‘影’队继续发挥作用,疲敌、扰敌、伺机斩首!同时,命令特高课,加紧对支那军可能的外部补给线和情报网的破坏与渗透!”

“嗨依!”

一份嘉奖电和新的指令,传达到了“影”队和“木槿”部队。日军的策略,更加侧重于利用特种作战进行内部瓦解。

傍晚,玄诚道长带着一名神色惶恐的年轻道士来到师部。年轻道士是山下某个小庙的弟子,今日上山送信。

“宋师长,清风今日在山下的‘听泉寺’挂单,听寺内香客闲聊,说几日前有一伙外乡人曾在寺中借宿,出手阔绰,打听山中路径,尤其关心……关心国军队伍的消息。”玄诚道长缓缓道。

年轻道士清风补充道:“是……是的。那些人说话带点北方口音,但不太像北平那边的。为首的是个中年人,很威严,手下人都叫他‘七爷’。他们……他们腰间鼓鼓的,好像有家伙。走的时候,掉了一个这个……”清风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巧的、黄铜打造的鹰形徽章,与之前在鹰翅岭发现的符号一模一样!

宋希濂接过徽章,仔细端详。做工精致,鹰的造型矫健有力,绝非寻常之物。

“七爷?鹰徽?”李慕华沉吟道,“看来,这股势力确实存在,而且也在活动。他们打听国军消息,是敌是友,依旧难辨。”

宋希濂将徽章握在手中,感觉沉甸甸的。这股神秘势力,在日军大兵压境、特务肆虐的关头,其动向更加引人深思。

深夜,师部岩洞内,宋希濂与周明远、李慕华进行小范围商议。连日的压力,特别是“影”队的威胁,让一些军官产生了动摇。

周明远忧心忡忡:“师座,目前局势太过凶险。正面有强敌环伺,暗处有特务如影随形,还有一股身份不明的势力在窥探。我军伤亡不断增加,补给困难。是否……考虑向军委会请示,相机向皖南转移的可能性?”

李慕华则持不同意见:“参谋长,此时转移,风险更大!山路艰险,行军缓慢,极易被日军主力追击和‘影’队截杀。况且,南京沦陷,皖南情况亦不明朗。我认为,唯有依托天目山复杂地形,坚持下去,才是上策。关键在于,必须尽快肃清‘影’队的威胁,稳住内部。”

宋希濂听着两人的争论,目光坚定。他走到地图前,指着天目山核心区域:“明远所虑,亦是实情。但慕华所言,方是正理!此时撤退,就是自杀!我军已无退路,唯有死中求生!‘影’队虽凶,但并非无懈可击。高天亮和沈青山正在与他们较量。我们要做的,就是稳住阵脚,巩固内部,等待时机!”

他的镇定和决心,感染了周、李二人。

临近子夜,指挥部电台收到一段微弱的、断断续续的明码呼叫,呼号陌生,内容简短:“鹰……寻巢……友乎?敌乎?……盼复……”

值班报务员立刻报告宋希濂和李慕华。

“是‘鹰徽’!他们主动联系我们了!”李慕华惊讶道。

宋希濂眉头紧锁:“在这个敏感时刻?是试探?是陷阱?还是真的想接触?”他沉思片刻,下令:“用备用明码,简短回复:‘巢固,盼明示。’发完即停,更换频率。”

信号发出后,对方再次陷入沉默,没有回应。

这短暂的、谜一样的接触,非但没有解开谜团,反而让“鹰徽”势力的意图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他们究竟是谁?在这个关键时刻出现,意欲何为?

宋希濂站在师部门口,望着漆黑的山林。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冷枪的回响,那是“猎影”与“影”在暗夜中搏杀的声音。他知道,这是比正面战场更加考验意志和智慧的战斗。

“告诉高天亮和沈青山,”他对身边的传令兵说,“不要急于求成,稳扎稳打,以保护根据地为第一要务。告诉张云鹤,抓紧整补部队,加固工事,准备迎接‘木槿’部队的下一次进攻。告诉全师将士,暗处的敌人再凶,也吓不倒我们!天目山,就是我们的阵地,只要还有一个人在,阵地就在!”

他的声音在夜风中传开,坚定而有力。然而,在更深的黑暗中,“影”队的杀手或许正潜伏着,等待着下一个致命的机会。而“鹰徽”的谜题,也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不知何时会落下。

十一月二十四日,在特种作战的阴影、内部的压力、神秘势力的若即若离和坚定不移的抵抗决心交织中度过。天目山的斗争,进入了最复杂、最考验内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