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饭局周旋(2 / 2)

这话既给了陈立夫面子,又没让他如愿,算是巧妙地拒绝了。陈立夫愣了愣,随即笑了笑:“好,既然荫国这么说,那我就让他们去参加考核。不过你可得公平公正,不能因为他们是我推荐的,就故意刁难。”

“那是自然。”宋希濂端起酒杯,“立夫先生,张兄,邱参谋长,我敬大家一杯,感谢各位对36师的支持。”

几人碰了碰杯,气氛又缓和了下来。接下来的饭局上,陈立夫没再提扩编和安插人的事,只是聊些华北的学生运动、南京的官场八卦,宋希濂和邱维达陪着应付,心里却各自盘算着。

饭局结束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陈立夫握着宋希濂的手,笑着说:“荫国,有空常来我这里坐坐,咱们多聊聊。扩编的事,我会跟委员长提的,你也不用太着急。”

“多谢立夫先生。”宋希濂拱了拱手,目送陈立夫的车离开。

等陈立夫的车消失在街角,邱维达才松了口气,说:“刚才张道藩那眼神,跟要吃人似的,还好你应付过去了。不过陈立夫说会跟委员长提扩编的事,你觉得他会真心帮忙吗?”

“不好说。”宋希濂摇了摇头,“陈立夫是个老狐狸,他没明确答应,也没明确拒绝,只是在观望。咱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还是得靠自己。对了,你现在跟我去玄武湖,我约了王敬久在画舫上见面。”

邱维达愣了愣:“你约了王敬久?怎么没提前跟我说?”

“本来想提前跟你说的,结果后勤部和饭局的事耽误了。”宋希濂坐进车里,“王敬久是87师师长,跟我一样是黄埔一期的,性格直爽,要是能说服他支持扩编,那88师的孙元良和教导总队的桂永清那边就好办多了。”

周明远发动汽车,朝着玄武湖驶去。玄武湖的湖面结了层薄冰,岸边的柳树光秃秃的,只有几只麻雀在枝头跳跃。画舫停在湖心岛附近,远远就能看见一个穿着将官呢大衣的人站在船头,正是87师师长王敬久。

宋希濂的车停在岸边,他和邱维达下了车,朝着画舫走去。王敬久看见他们,笑着迎了上来:“荫国,墨三,你们可算来了,我都等了半个多小时了。”

“益之兄(王敬久字益之),抱歉抱歉,刚才跟陈立夫吃饭,耽误了点时间。”宋希濂握着王敬久的手,“让你久等了。”

三人登上画舫,侍者给他们倒了杯热茶。画舫里很暖和,中间摆着一张八仙桌,桌上放着一张华北地图。王敬久指着地图,皱着眉说:“荫国,你找我来,是不是为了华北的局势?我最近也收到消息,日军在丰台增兵了,还搞了好几次演习,看样子是要动手了。”

宋希濂点点头,从公文包里掏出《中央军嫡系部队扩编建议书》,递给王敬久:“益之兄,我找你,是想跟你商量扩编的事。你看看这份建议书,我想让36师、87师、88师和教导总队一起扩编,每个师从一万二千人扩编到两万三千人,教导总队扩编到四万三千人,这样咱们才能跟日军的常设师团抗衡。”

王敬久接过建议书,快速翻看着,眉头越皱越紧:“每个师配两个预备团和一个重炮营?教导总队配四个预备团和两个重炮团?荫国,你这胃口也太大了吧?委员长能同意吗?军饷和装备从哪儿来?”

“军饷和装备的事我已经有眉目了。”宋希濂喝了口热茶,“南洋华侨的捐款很快就会到,我还跟德国、苏联的军火商联系了,能买到一批武器。至于委员长那边,我下周一要去见他,会亲自跟他说。我找你,是想问问你的意见——要是你支持扩编,咱们四支部队一起联名上书,委员长同意的可能性会大很多。”

王敬久放下建议书,点燃了一支烟,沉默了片刻:“荫国,我不是不想支持你。你也知道,87师虽然是嫡系,但装备和补给也不宽裕,要是扩编,后勤保障是个大问题。而且孙元良那个人,向来喜欢打小算盘,他会不会同意还不一定。桂永清是委员长的亲信,眼里只有委员长,咱们的话他未必听得进去。”

“这些我都考虑过。”宋希濂看着王敬久,“益之兄,咱们都是军人,都清楚日军的战斗力。要是咱们不扩编,等战争爆发,咱们手里的部队根本顶不住。淞沪、南京,这些地方迟早要打仗,到时候咱们拿什么守?拿士兵的命去填吗?”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我知道你担心后勤。我可以跟你保证,扩编后的军饷和装备,我会优先解决87师的问题。南洋华侨那边,我已经打好招呼了,会给87师拨一批物资;苏联援助的迫击炮营,我也可以分一部分给你。只要你支持扩编,咱们一起在委员长面前争取,以后抗日战场上,咱们四支部队互相配合,才能打胜仗。”

王敬久抽着烟,看着窗外的玄武湖,心里盘算着。他跟宋希濂认识多年,知道宋希濂不是那种只会说空话的人。而且他也清楚,日军的威胁越来越大,扩编确实是必要的。要是错过了这个机会,等战争爆发,87师恐怕会损失惨重。

“好。”王敬久掐灭烟头,看着宋希濂,“我支持你。不过你得答应我,要是委员长不同意,你不能把责任推到我身上;要是扩编后后勤出了问题,你得帮我解决。”

宋希濂笑了:“放心,益之兄。要是委员长不同意,我会继续争取;后勤的事,我肯定帮你解决。咱们现在就商量一下,下周一我见委员长的时候,该怎么说才能让他同意。”

邱维达在一旁补充道:“我觉得可以从日军的编制入手,把咱们的扩编方案跟日军的常设师团对比,让委员长知道,咱们扩编不是为了争权夺利,而是为了应对日军的威胁。另外,还要强调扩编后的部队能快速形成战斗力,不会浪费军饷和装备。”

王敬久点点头:“墨三说得对。委员长最看重的是部队的战斗力,要是让他觉得扩编后的部队能打仗,能挡住日军,他肯定会同意。对了,孙元良那边,我可以帮你去说。我跟他虽然不怎么对付,但都是黄埔出身,为了抗日,他应该会支持。”

“那就多谢益之兄了。”宋希濂心里松了口气,“桂永清那边,我打算让邱参谋长去跟他联系。邱参谋长跟桂永清和我们都是黄埔一期的同学,说话能方便点。”

邱维达应了声:“行,我明天就去找桂永清,跟他聊聊扩编的事。”

三人在画舫上又聊了一个多小时,详细讨论了扩编的细节,包括部队的编制、军官的任命、后勤的保障等。直到天色擦黑,他们才离开画舫。

宋希濂坐进车里,按了下怀表——淡蓝色的光幕上,积分还是,任务依旧是“劝说蒋介石同意扩编”,但他心里却比之前有底多了。有了王敬久的支持,再加上邱维达去联系桂永清,孙元良那边有王敬久去说,四支部队联名上书的事基本没问题了。

“师长,咱们现在回办事处吗?”周明远的声音传来。

“先不回。”宋希濂想了想,“去镇江码头,我得去看看三日后抵达的重机枪营的接收情况,顺便跟码头的负责人打个招呼,确保物资能顺利卸下来。”

周明远应了声,发动汽车,朝着镇江方向驶去。车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浓,南京城的灯火渐渐亮起,像一颗颗星星散落在黑暗中。宋希濂看着窗外的灯火,心里默念:

还有五天,苏联的迫击炮营就要到了;

还有两天,就要见蒋介石了;

还有五个月,卢沟桥的枪声就要响了。

时间不多了,他必须加快脚步。

就在这时,宋希濂的怀表突然震动了一下——淡蓝色的光幕再次出现:

【叮!系统任务更新:联合87师、88师、教导总队将领,形成“四支部队联名支持扩编”的局面。任务奖励:积分,“后勤补给优化”科技图纸一份,随机团级成建制部队(类型待定)。】

宋希濂的眼睛亮了。这任务来得正好,有了这个奖励,扩编的后勤保障就更有把握了。他收起怀表,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夜景,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

虽然前路依旧艰难,但他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只要坚持下去,他一定能改写历史,挡住日军的铁蹄,保住南京城,保住那些不该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