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睁开双眼,瞳孔深处的星璇虚影缓缓隐去,但一种难以言喻的明悟与激动,在他胸腔中激荡。他没有丝毫停顿,甚至来不及感受精神力的消耗,猛地起身,冲到静室一角的书桌前。
桌上有纸和笔。
他抓起笔,手指因内心的震撼与兴奋而微微颤抖。笔尖落在雪白的纸面上,发出急促的沙沙声。
他不再思考传统的逻辑门、寄存器、流水线。他勾勒的,是一个充满生命感的动态结构——
核心是一个不断自我更新的“记忆基质”,如同大脑的灰质,存储着海量的、关联性的信息碎片。
无数个微小的、具备基本运算和关联能力的“处理单元”(仿神经元),通过大量并行的、动态可塑的“连接通道”(仿突触)相互链接。
这些连接并非固定不变,而是根据信息流动的频率和重要性,进行着持续的“生长”(强化常用连接)与“修剪”(弱化闲置连接)。整个网络,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自我优化的平衡之中。
他甚至画出了一个特殊的反馈回路,标注为“随机激活与模式共振区”,试图去模拟那产生“直觉跃迁”的神秘过程。
这不是一个冰冷的计算蓝图,更像是一个拥有成长潜力的、仿生的智慧架构草图!它具备自主学习、动态优化、甚至可能产生非逻辑“灵感”的潜力!
当最后一笔落下,林长青看着纸上那充满野性、几乎触及生命与智能本质奥秘的草图,心脏不受控制地剧烈跳动起来,如同擂鼓。
他感觉到,自己似乎触碰到了某个禁忌般的领域——试图以人力,去窥探甚至模仿那孕育了意识与智慧的、宇宙间最精妙的造物。
这不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这近乎是在……扮演造物主的角色。
一股混合着巨大兴奋与本能敬畏的战栗,沿着他的脊椎窜升。
但他知道,这条路,他必须走下去。
(第201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