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你的设计太赞了!我在社团里跟同学们说,他们都想预定你的‘无性别运动服’!”江念熙在视频通话里,兴奋地跟江逸晨分享,“等你拿到国际大奖,咱们一定要在学校办个设计展,让更多人知道你的理念!”
江逸晨笑着回应:“好啊!要是真能获奖,我还想把部分收益捐给‘星光基金’,资助乡村女孩买运动服,让她们也能穿上舒适、无性别偏见的衣服,自由地参加体育活动。”
江哲在日内瓦看到江念初发来的视频后,心里满是欣慰。他在论坛的“跨界性别平等实践”分论坛上,特意提到了江逸晨的这个想法:“我的儿子是一名年轻设计师,他不仅将性别平等理念融入服饰设计,还计划用设计收益支持乡村女孩的教育,这让我看到,性别平等已经成为中国年轻一代的自觉追求,正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教育、设计、公益,每个领域的微小实践,都在汇聚成推动平等的强大力量。”
他的话引起了论坛的热烈讨论,有位国际公益组织的负责人当场表示,希望能与江逸晨合作,将“无性别运动服”推广到更多发展中国家的乡村学校;还有几位设计师提出,想和江逸晨一起,发起“全球平等设计联盟”,推动设计领域的性别平等。
论坛闭幕那天,江哲作为中国代表,接受了国际教育组织颁发的“性别平等教育实践贡献奖”。在领奖台上,他动情地说道:“这个奖项不属于我个人,而是属于所有为中国性别平等教育努力的人——编写教材的教师、开展校园活动的大学生、支持女孩教育的公益人士,还有像我儿子一样,用设计传递平等理念的年轻人。性别平等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需要各国携手合作,需要每一代人接力传承。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终有一天,平等会成为全球每个人的生活常态。”
领奖结束后,江哲立刻给家人发了视频。林晚星看着屏幕里丈夫胸前的奖牌,眼里满是骄傲;江逸晨兴奋地跟父亲分享,自己的参赛材料已经提交,评委反馈“理念新颖,很有社会意义”;江念熙和江念初也纷纷表示,要把父亲的获奖经历分享给社团和粉丝,让更多人关注性别平等教育。
回国的飞机上,江哲看着窗外的云海,脑海里不断回放论坛上的点点滴滴——外国专家对中国实践的认可、国际组织的合作邀请、年轻学者对跨界实践的热情……这些都让他更加坚定,中国的性别平等实践,不仅能造福本国人民,还能为全球性别平等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回到家后,江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江逸晨一起整理论坛资料和参赛材料。父子俩坐在书房里,江哲分享着论坛上学到的国际经验,比如瑞典的“校园性别平等评估体系”、印度的“乡村女性教育互助小组”;江逸晨则跟父亲讨论“无性别设计”的国际推广计划,比如如何适配不同国家的文化习惯、如何与当地公益组织合作。
“爸,国际设计师大赛的结果下个月就会公布,要是能获奖,我想跟您一起去国外参加颁奖礼,顺便考察当地的设计院校和乡村学校,看看能不能把‘平等设计+乡村教育’的模式推广出去。”江逸晨眼里满是期待。
江哲点点头,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好啊!只要你有想法,爸一定支持你。咱们中国的年轻人,不仅要把自己的理念‘带出去’,还要把国外的优秀经验‘引进来’,在交流中不断完善我们的实践,让性别平等的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响亮。”
接下来的日子里,江哲开始整理论坛的成果,将国际上的优秀性别教育案例翻译成中文,补充到《性别平等教育教材》的修订版中;江逸晨则忙着和国际公益组织沟通,细化“无性别运动服”的推广方案,还设计了适合不同气候的版本,比如针对非洲地区的透气面料、针对北欧地区的保暖面料。
江念熙在支教培训中,也融入了从论坛学到的理念,比如通过“国际性别平等故事分享”,让乡村孩子了解不同国家的平等实践;江念初则制作了“中国性别平等实践走向国际”的系列视频,详细介绍江哲的论坛经历和江逸晨的设计理念,视频播放量很快突破百万,很多网友留言:“原来中国在性别平等领域已经做了这么多,太骄傲了!”“支持江老师和江设计师,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平等力量!”
一个月后,江逸晨收到了国际青年设计师大赛的获奖通知——他的“无性别运动服”设计获得了“最佳社会价值奖”。颁奖礼在意大利米兰举行,江哲陪着儿子一起前往。在颁奖台上,江逸晨拿着奖杯,用流利的英语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我希望通过这件运动服,告诉大家,设计不该有性别偏见,生活也不该有性别限制。每个女孩都能自由地奔跑,每个男孩都能自由地表达,这才是设计的意义,也是平等的意义。”
他的发言赢得了全场掌声,台下的江哲看着儿子自信的样子,想起论坛上自己说过的话——性别平等需要每一代人接力传承。现在,他知道,接力棒已经传到了年轻一代的手中,而他们,正带着中国的平等理念,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越来越响亮的声音。
颁奖结束后,江哲和江逸晨一起参观了米兰的一所国际学校。学校里的“无性别玩具角”“平等主题墙”,让他们深受启发;与当地学生的交流中,孩子们对中国“家庭平等打卡活动”“乡村支教”的好奇,也让他们看到,不同国家的年轻人,对平等有着同样的向往。
“爸,以后我们可以组织中国和意大利的学生,开展‘平等主题交流活动’,比如一起设计无性别产品、一起写平等主题的故事。”江逸晨兴奋地提议。
江哲笑着点头:“这个想法很好!性别平等不是某个国家的事,而是全人类的事。通过年轻人之间的交流,能让平等的理念传播得更快、更远。”
回国的路上,江逸晨靠在飞机的舷窗边,看着窗外的星空,心里满是憧憬。他拿出手机,给江念熙发了条消息:“妹妹,我拿到国际大奖了!等你支教稳定了,我把‘无性别运动服’寄到你的学校,给孩子们当礼物。咱们一起,让平等的种子在乡村发芽,在国际开花。”
江念熙收到消息时,正在贵州乡村学校的教室里,给孩子们上“性别平等课”。她举起手机,兴奋地跟孩子们分享:“大家看!我哥哥的设计拿到国际大奖了!以后你们也能穿上哥哥设计的运动服,自由地跑步、打球,不用听别人说‘女孩不该做这个’‘男孩不该做那个’!”
孩子们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纷纷举手说:“老师,我以后也要像你哥哥一样,做对大家有意义的事!”“我想考上大学,去国外看看,跟外国的小朋友分享我们的平等故事!”
江念熙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想起父亲在国际论坛上说的话——“性别平等需要每一代人接力传承”。她知道,父亲和哥哥已经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了中国的平等声音;而自己,会在乡村学校里,把这份声音传递给更多孩子,让他们从小树立平等意识,长大后成为推动平等的力量。
此刻,江家的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让中国的性别平等实践走向国际——江哲在教育领域分享经验,江逸晨在设计领域传递理念,江念熙在乡村教育中播撒种子,江念初在新媒体平台传播声音,林晚星则通过“星光基金”,将中国的公益模式与国际接轨。
他们知道,国际上的声音,不仅是对中国实践的认可,更是对未来的期许。这份期许,需要更多人参与,需要更多代人努力。而他们,会带着这份期许,继续前行,让性别平等的声音,在全球的每个角落,都能被听到、被认可、被践行——因为这不仅是中国的追求,更是全人类共同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