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民间场 > 第一百二十七话 :阴阳序时

第一百二十七话 :阴阳序时(2 / 2)

下阙:顺天应时

宁瑜尝试靠近那崩坏的窥天镜,越是接近,时间乱流越是凶猛。定辰玉的光芒已显得摇摇欲坠,他自身也感到神魂仿佛要被那混乱的力量撕扯开来。

他知道,强行封印或摧毁此镜,恐会引发更剧烈的时空风暴,甚至彻底毁灭时序郡。唯有疏导、理顺,将其引回正轨。

宁瑜于这时间乱流的中心盘膝坐下,并非对抗,而是尝试去理解、去共鸣。他回忆起《易经》中对时间的阐述:“变通莫大乎四时”,“天地革而四时成”。时间,本质是天地阴阳变化、万物生灭循环的体现,其性在于“流”,其道在于“序”。

他不再试图控制或改变这混乱的时间之力,而是放开身心,引导自身神识,去模拟、去演绎那本该井然有序的时序流转——

春之生发,阳气初升,万物复苏;

夏之蕃秀,阳气鼎盛,生机勃发;

秋之收敛,阴气渐长,万物成熟;

冬之闭藏,阴气极盛,休养生息……

他将自身对四时、二十四节气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宇宙星辰运行规律的认知,化作一股平和而浩大的意念洪流,如同绘制一幅无形的、完美的“时序天道图”,向那崩坏的窥天镜及周围混乱的时间之力覆盖而去。

起初,混乱的时间乱流剧烈排斥这股外来的秩序之力,如同沸油遇水,爆发出更强烈的扭曲。但宁瑜的意念并非强行镇压,而是如同温暖的阳光,如同润物的春雨,充满了理解、包容与引导。

他模拟的“时序天道图”,其本质与窥天镜最初承载的羲和氏观测天象、定立时序的初衷同源!那崩坏的镜灵,在这同源而更高层次的秩序意念抚慰下,那狂暴的波动竟渐渐平息了一丝,那浑浊的镜面,似乎也清晰了刹那。

有效!

宁瑜精神一振,持续不断地输出那蕴含着天地至理、四时顺序的意念。同时,他引动体内阴阳二气,模拟日月交替、寒暑更迭,以其自身为小天地,演绎着大天地的时序法则。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他心中默念荀子之言,更坚定了顺天应时、而非逆天强求的信念。

在这股宏大、平和、充满生机的秩序之力持续浸润下,那崩坏的窥天镜,其上的裂痕开始以肉眼难以察觉的速度缓慢弥合,那喷涌的混乱时间乱流,也开始逐渐变得有序,色彩不再那么刺眼夺目,流速也趋于平缓。

镜中那原本扭曲破碎的星辰倒影,开始重新凝聚,勾勒出模糊却正确的轨迹。

整个过程缓慢而耗费心神,宁瑜如同一个最耐心的工匠,在修复一件极其精密而脆弱的绝世珍品,不敢有丝毫懈怠。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一瞬,也许是永恒,在这时间紊乱之地,时间本身已无意义。

终于,当最后一道主要的裂痕在宁瑜的意念滋养下彻底弥合时,那窥天镜发出一声清越悠长的嗡鸣!镜面光华大盛,不再是混乱的斑斓,而是清澈如秋水,清晰地倒映出周天星辰那亘古不变、井然有序的运行轨迹!

围绕镜子的时间乱流,彻底平息下来,化作一道道温顺的、如同星辉般流淌的光带,缓缓融入周遭虚空,开始修复这片被创伤的时空。

成功了!

宁瑜长舒一口气,脸色微微苍白,神识消耗巨大。但他看着那恢复清明的窥天镜,以及周围开始趋于稳定的空间,心中充满了欣慰。

他并未取走宝镜,而是让其留在此地,继续履行它观测星辰、稳定时序的天然职责。只是在其周围,又布下了一层简单的守护禁制,防止后人再行不轨。

当宁瑜走出枯井,重返郡守府后院时,外界已然天光大亮。他敏锐地感觉到,笼罩时序郡的那种令人窒息的错乱感正在迅速消退。天空虽然还未完全恢复正常,但那忽寒忽热、忽雨忽晴的极端变化已经停止,风变得柔和,云层流动也有了章法。

郡守被院中的动静惊动,走出书房,看到宁瑜以及那明显变化的天象,先是愕然,随即似乎明白了什么,踉跄上前,对着宁瑜便要下拜。

宁瑜扶住他,沉声道:“郡守大人,时序已开始恢复。望你日后,能恪尽职守,敬天爱民,遵循自然之道,莫再妄图窥探、干涉那不属于人力的领域。”

郡守满面羞愧,连连称是。

接下来的日子里,时序郡的天地秩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着。四季重归分明,节气如期而至。田野里,混乱生长的庄稼被清理,人们按照重新确定的农时,补种、管理,虽然当年收成已毁,但希望重新燃起。城中百姓,也终于可以穿上合乎时宜的衣物,安排正常的生活起居。

司辰翁老泪纵横,带领着族人,重新开始观测天象,修订历法。宁瑜将自身对时序的一些感悟传授于他,助其更好地理解天地节律。

郡守也痛改前非,开放府库,赈济因时序紊乱而受灾的百姓,并大力支持司辰翁的工作。

一月之后,时序郡已基本恢复正常。虽然被扰乱的五十年光阴无法追回,但未来的日子,终于回到了应有的轨道上。

临行前,时序郡的百姓齐聚城外,为宁瑜送行。司辰翁代表全郡,赠予宁瑜一卷新修订的《时序郡风土历》。

“先生大恩,时序郡永世不忘。此历虽新,却承载着我郡重归有序之希望。愿先生持之,明辨天时,顺天而行。”

宁瑜接过历书,感受到其中那份对天地规律的敬畏与遵循,笑道:“时在心,不在历。愿此地四时和顺,永享天伦。”

他转身,踏着春日和煦的阳光,走向远方。身后,时序郡在重新变得有序的天地间,焕发着劫后余生的宁静与生机。宁瑜知道,这片土地上的时间之河,已经重回正道。而关于顺逆、干涉与遵循的思考,将如这时序流转,成为他道途中永恒的参照。

(第一百二十七话《阴阳序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