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鬼屋”的日常(1 / 2)

李招娣和刘淑芳只能关紧知青点的门窗,一边啃着咸菜窝头,

一边恶毒地诅咒沈棠“吃独食噎死”、“鬼屋闹鬼吓死她”。其他村民也只能在背地里酸溜溜地议论:

“啧啧,又炖肉了!这日子过的,比地主老财还滋润!”

“那香味儿……哎,我孙子闻着都哭闹着要吃,我上哪儿给他弄去!”

“你说她哪来那么多好东西?天天这么造?”

“嘘!别瞎打听!忘了赵二赖了?那煞神的东西,看看都怕折寿!”

这些议论和嫉妒的目光,如同无形的背景噪音,沈棠毫不在意。

她甚至有些享受这种用绝对的生活品质进行的“无声炫耀”。

这香气是她为自己打造的舒适圈,也是对周围恶意最好的隔绝与反击。

秋收后,农活主要是打谷、晾晒、归仓以及一些冬闲的农田基本建设,修水渠、积肥等。

沈棠依旧是那个干活标兵。

体力充沛,动作麻利,分配的任务总是保质保量最先完成。

她的工分记录本上,数字依旧亮眼。

村民们对她干活的能力早已心服口服,只是看她时的眼神更加复杂——干活这么猛,吃得这么好,底气到底是哪来的?

除了每天的美食和上工外,沈棠的日常生活充实而规律,她真的很享受这种平静安逸的生活。末世那都不是人呆的地方。

自己院子那一小块菜畦是她的重点“实验田”。

她将从空间里精心挑选、优化过的蔬菜种子,耐寒、高产、口感佳,小心翼翼地播撒下去。

表面上覆盖着普通的农家肥,但只有她自己知道,浇灌的水里掺入了微量的灵泉水。

她每天都会去看看,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在别人看来,这只是城里知青学着种菜的新鲜劲儿,没人知道这片看似普通的土地下,蕴藏着怎样的生机。

入冬后,柴火是生存的必需品。

沈棠每隔几天就会背着背篓,拿着柴刀进山。

这既是获取燃料,也是她探索周边环境、熟悉地形、寻找潜在资源,如野生药材、可食用山货的重要途径。

她的精神力在无人处可以稍微放开一些,如同无形的触手,感知着山林的气息和动静。

她刻意避开村民常走的路线,深入一些相对陌生的区域。

山林里的枯枝、偶尔窜过的野兔或松鼠,都让她感到一种末世里难得的宁静和野趣。

到了夜晚,“鬼屋”堂屋里,一盏用墨水瓶改造的简易煤油灯散发着昏黄而温暖的光芒。

沈棠就坐在桌前,安静地阅读。

她看的书种类很杂:

从空间里拿出的农业书籍伪装成普通农技手册:《土壤学基础》、《作物栽培学》、《常见病虫害防治》……她需要系统学习这个时代的农业知识,为下一步更大范围的改良打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