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信号的变奏(2 / 2)

喷口启动的“嗡鸣”声在舰体回荡,数据板上的“能量释放曲线”与“信号波形”分屏显示。前5秒,信号依旧保持“34秒周期的U型曲线”,无任何变化;第6秒,当喷口释放的能量脉冲达到峰值时,屏幕上的信号波形突然出现一个尖锐的“峰值”,频率瞬间从2.5Ghz飙升至2.7Ghz,持续0.5秒后又快速回落,重新融入“U型”曲线;而原本固定的“每两个周期中断1.2秒”,也缩短为1.0秒。

“有反应!它真的能检测到我们的能量活动!”雷诺的心脏狂跳,既兴奋又恐惧。兴奋的是,这证明信号发送者拥有“感知能力”,很可能是某种智慧存在(或搭载智慧程序的设备);恐惧的是,对方能“观察”他们,而他们却对对方一无所知——对方在哪里?是敌是友?调整信号模式是“友好示好”还是“锁定目标”?

系统很快生成“能量脉冲与信号变化的关联分析”:【信号对能量脉冲的响应存在“延迟0.5秒”“频率峰值匹配脉冲强度”“中断时长缩短”三个特征,符合“被动式感知-主动式反馈”模式,推测信号发送者:1.距离“老兵”号不超过20公里(信号延迟0.5秒,对应电磁波传播距离150公里,考虑碎片遮挡,实际距离应更近);2.能量探测能力有限(仅能检测≥0.1%推力的脉冲);3.无明显敌意(未发送“攻击预警”类信号)。】

“距离不超过20公里……就在碎片场深处……”雷诺望向观测窗,碎片场深处的星尘像一层厚厚的面纱,掩盖着所有秘密。他突然想起101章的决定——暂不靠近信号来源,优先积累实力。可现在,信号发送者已明确“感知到他们的存在”,甚至做出反馈,再继续“被动等待”,是否还安全?

“系统,重新评估‘前往信号来源区域’的风险——结合信号发送者的‘被动感知’特征、‘无明显敌意’反馈,以及我们当前的资源储备(维修机器人即将修复、临时能源充足),给出新的风险等级与建议方案。”雷诺的声音带着一丝犹豫,之前的“谨慎”与此刻的“好奇”再次激烈碰撞。

【新风险评估:

1.风险等级:从中(黄)下调至中低(黄绿)——信号发送者未表现出敌意,且探测能力有限,只要控制能源活动强度,可降低“被锁定”风险;

2.建议方案:采用“逐步靠近+实时监测”策略——先移动至距离信号来源10公里处(原距离18公里),停驻观察1小时,若信号无异常(如频率飙升、出现新的危险序列),再继续靠近至5公里;若出现异常,立即撤离;

3.关键准备:激活维修机器人(预计1小时后修复完成),作为“前置探测器”;携带所有可用工具与应急物资,确保能应对突发情况(如信号来源区域存在结构坍塌、缺氧)。】

“逐步靠近……实时监测……”雷诺反复咀嚼着这两个关键词。72小时修复核心的任务已足够紧迫,现在又加入“探索信号来源”的未知挑战,他感觉自己像站在两条岔路口——一条通往“核心修复”的生存之路,一条通往“未知信号”的探索之路,两者都充满风险,却也都承载着“活下去”的希望。

他走到观测窗前,看着碎片场深处那片被星尘笼罩的区域,数据板上的信号波形仍在规律跳动,像在发出无声的邀请。核心基础活性线圈的“余烬”还在燃烧,72小时的倒计时已经开始;而信号的“变奏”,又为这场绝境求生增添了新的悬念——这变化到底意味着什么?是自动程序的偶然触发,还是智慧存在的刻意回应?

雷诺深吸一口气,做出了决定:“系统,先加速修复维修机器人,1小时后启动‘逐步靠近’计划——我们既要为修复核心争取时间,也要弄清楚这信号背后的秘密。”他知道,这个决定可能会让他们陷入更危险的境地,可在这片未知的星域里,“被动等待”往往比“主动探索”更可怕。

维修舱内,维修机器人的焊接枪终于修复完成,机械爪开始灵活地转动,像在为即将到来的探索做准备;数据板上,“72小时紧急任务清单”与“信号探索计划”并列显示,每一项任务都标注着“紧急”;而观测窗外,绿色恒星的光芒洒在“老兵”号的舰体上,为这艘伤痕累累的老舰镀上了一层温柔的光晕,也为即将到来的“信号探索”,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信号的变奏还在继续,规律的“U型”波形像一串跳动的密码,等待着被破译;而雷诺与“老兵”号,正带着核心的“余烬”与心中的好奇,一步步走向碎片场深处,走向那个隐藏着未知的信号来源——那里,或许是新的危机,或许是意想不到的生机,或许……是解开这片星域秘密的关键。悬念像一张无形的网,笼罩在舰桥的每一个角落,也笼罩在雷诺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