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系统的 “食谱”(2 / 2)

2.电压匹配(耗时8分钟):将并联后的电池组连接至电压转换器输入端,用数据板替代万用表检测输出电压,缓慢调节转换器旋钮,直至输出稳定在5V(生命维持系统基础供电电压);

3.接口适配(耗时12分钟):用第三根铜导线连接转换器输出端与生命维持系统应急接口(位于驾驶舱右侧,需先清理接口处的氧化层),导线接头用绝缘胶带缠绕3层,防止漏电;

4.供电测试(耗时5分钟):启动电池组开关,观察生命维持系统指示灯——若供氧模块指示灯亮绿色(表示“低功率运行”)、温控模块指示灯亮黄色(表示“基础保暖”),且数据板显示“电力输出稳定,预计续航4小时”,则判定为制作成功。

雷诺拿着2节应急电池走到驾驶舱右侧,指尖抚过生命维持系统的应急接口——接口处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氧化层,用砂纸轻轻打磨后,露出铜色的金属触点。他按照步骤将电池并联,铜导线缠绕引脚时特意多绕了两圈,又用绝缘胶带仔细包裹接头,生怕出现短路风险。当电压转换器的输出显示“5V”时,他深吸一口气,将导线接入应急接口——“嘀”的一声轻响,供氧模块的绿色指示灯缓缓亮起,舱内的空气循环扇开始发出微弱的“嗡嗡”声,虽然风力不大,却能明显感受到空气流动变得顺畅。

数据板同步弹出提示:【生命维持系统低功率运行中,供氧效率提升至基础值的40%,舱内氧气浓度停止下降;温控模块启动基础保暖,预计1小时后舱内温度可升至-1c】。雷诺伸手摸了摸舱壁,之前刺骨的冰凉似乎柔和了一些,这种“问题被切实解决”的感受,比任何时候都更让他安心。

三、传感器修复食谱(目标:恢复左舷2号传感器功能,提升外部环境监测范围)

【待解决问题】:左舷2号传感器因芯片故障离线,导致对碎片场左侧区域的监测盲区扩大至3公里,影响后续打捞安全。

【所需材料】:

?集成电路板(联邦215型):提取1个c-218芯片(完好率100%)

?铜导线:2根(每根长12,需做抗氧化处理)

?焊锡丝(维修舱剩余,长度5)

【工具需求】:焊接工具(需消耗微型备用电池0.02%电量)、芯片起拔器(用尖嘴钳临时替代)、酒精棉片(应急医疗包提取)

【详细步骤】:

1.芯片提取(耗时10分钟):用酒精棉片清洁集成电路板表面,用尖嘴钳小心夹住c-218芯片的引脚,缓慢向上拔出(力度需控制在5N以内,避免损坏引脚);

2.引脚处理(耗时5分钟):用砂纸轻轻打磨芯片引脚的氧化层,再用酒精棉片擦拭干净,确保导电良好;

3.焊接与连接(耗时15分钟):启动焊接工具,将芯片引脚与传感器主板的对应接口焊接(焊锡用量每处控制在0.1g,避免虚焊),用铜导线连接传感器电源接口与微型备用电池,形成供电回路;

4.功能测试(耗时8分钟):启动传感器,若数据板能接收来自左舷2号传感器的实时画面(监测范围覆盖3公里),且无信号中断,则判定为修复成功。

雷诺坐在维修舱的工作台上,手里捧着从集成电路板上拔出的c-218芯片——芯片的引脚在灯光下泛着金属光泽,用万用表检测时,屏幕显示“引脚导通正常”。他将焊接工具的温度调至280c,小心翼翼地将芯片引脚对准传感器主板接口,焊锡丝在高温下融化,像细小的银色水珠,将芯片与主板牢牢连接。当传感器的指示灯亮起绿色时,数据板的外部监测画面瞬间扩展——之前一片漆黑的碎片场左侧区域,此刻清晰地显示出几块小型碎片的漂移轨迹,甚至能看到远处绿雾星云的淡绿色边缘。

“盲区消失了!”雷诺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这意味着后续打捞时,他能更全面地掌握碎片场环境,避免因视野局限引发碰撞风险,而这一切,都源于系统提供的“修复食谱”——没有复杂的理论推导,只有一步一步可执行的操作,将“修复传感器”这个看似复杂的问题,拆解成了“拔芯片-焊接-测试”的简单步骤。

数据板上的“修复食谱”清单还在继续滚动,后续还有“管线加固食谱”(用钛合金碎片制作管线支架)、“工具修复食谱”(用铜导线修复损坏的螺丝刀手柄)等基础方案,每一项都精准利用现有资源,没有一丝浪费。雷诺逐一看完所有方案,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受——之前面对“老兵”号的损伤,他总觉得问题庞大到无从下手,像面对一桌需要烹饪却不知如何起火的食材;而系统的“食谱”,就像为他点燃了火焰,还递上了精准的调料勺,让他明白“再大的问题,也能拆成一个个可解决的小步骤”。

他靠在舱壁上,看着数据板上的“修复食谱”,手指轻轻划过屏幕上的每一个步骤。从最初跃迁后的绝望,到现在能按部就班解决问题,系统的作用早已不止是“数据工具”,更像一位可靠的伙伴——它不会慌乱,不会疲惫,总能在最需要的时候,提供清晰的方向。这种依赖感并非软弱,而是在绝境中找到“同盟”的踏实,就像在漆黑的森林里,终于找到了一盏能指引方向的灯。

此时,数据板弹出新的提示:【当前已完成3项修复食谱,舱体密封性提升30%,生命维持系统部分恢复,外部监测范围扩大50%;剩余资源可支撑完成“管线加固食谱”与“工具修复食谱”,预计耗时2小时,完成后“老兵”号生存能力将提升至45%】。

45%的生存能力!雷诺看着这个数字,嘴角忍不住向上扬起。虽然距离“完全修复”还有很远,但从最初的“危急”到现在的“可控”,每一步都离不开系统的“食谱”,离不开那些被精心拆解的资源。他站起身,拿起工具袋,准备按照“管线加固食谱”处理维修舱的冷却液管线——之前修复的管线虽然不再渗漏,却还需要支架加固,防止后续航行中因震动再次破损。

维修舱的灯光柔和地洒在工作台上,钛合金碎片、铜导线、焊接工具整齐地摆放在一起,像等待被烹饪的食材。雷诺拿起一块钛合金碎片,按照“食谱”标注的尺寸,用切割工具缓慢裁剪——火花在空气中闪烁,映照着他专注的脸庞。他知道,只要严格遵循这些“食谱”,一步一步积累,“老兵”号的生存能力会越来越高,而他与这艘老舰,也能在这片未知的星域里,走得越来越远。

系统的数据板静静躺在一旁,屏幕上的“修复食谱”清单依旧亮着,像一份永不失效的“生存指南”。在这片漆黑的太空中,“老兵”号不再是孤独的漂泊者,它有雷诺的双手,有系统的智慧,还有那些被“食谱”唤醒价值的资源,共同编织着“活下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