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光明的回归(1 / 1)

气闸舱的气压刚恢复到标准值,雷诺就迫不及待地摘下头盔,贪婪地呼吸着舰内相对温暖的空气。左手手臂因长时间暴露在低温下,还残留着麻木的刺痛感,可他顾不上揉搓,抓起数据板就向舰桥冲去——他太想看到修复太阳能电池板后,“老兵”号能迎来怎样的变化。

走廊里依旧是一片漆黑,只有数据板的微光指引着方向。可刚走到舰桥门口,他突然停下脚步——眼前不再是熟悉的绝对黑暗,一道微弱的白色光芒从舰桥内部透出来,像黑暗中裂开的一道缝隙,温柔地照亮了门口的金属地板。

“这是……灯光?”雷诺的心脏瞬间加速跳动,他快步走进舰桥,眼前的景象让他瞬间愣住——操控台左侧的两盏基础照明灯竟然亮着!不是应急灯的红色,而是纯净的白色,虽然亮度只有正常状态的30%,却像两团小小的火焰,在舰桥内驱散了大片黑暗,将破碎的显示屏、散落的工具都映照得清晰可见。

他快步走到操控台旁,目光落在微型备用电池的指示灯上——原本微弱的绿色灯光,此刻变得明亮了许多,旁边的电量数值正缓慢跳动:1.36%→1.37%,每一次跳动都伴随着细微的电流声,像“老兵”号重新开始呼吸的声音。

“系统!这是怎么回事?灯光怎么会亮起来?”雷诺激动地在数据板上输入指令,指尖因兴奋而微微颤抖。

屏幕上很快弹出回复:【微型备用电池充电效率提升至0.23%\/小时后,电量突破1.3%阈值,触发基础照明系统最低功耗模式(仅激活2盏主照明灯,功率0.5w\/盏);同时,基础电脑系统核心模块恢复10%功能,可支持传感器扫描范围扩展、数据存储容量提升、简单指令自动化执行。】

基础电脑系统恢复功能!雷诺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他立刻操作数据板,调出系统功能界面——原本灰色的“传感器控制”“数据记录”“自动化指令”选项,此刻都亮起了微弱的绿色,虽然高级功能仍处于离线状态,却足以带来质的改变。

“系统,启动传感器扩展扫描,范围设置为20公里,重点监测w-01残骸周边环境。”雷诺快速输入指令,几乎是瞬间,操控台中央的一块小型显示屏突然亮起,虽然屏幕上还有几道裂纹,却清晰地显示出扫描界面——淡蓝色的扫描线从“老兵”号当前位置向外扩散,像水波一样覆盖周围的空域,原本模糊的w-01残骸轮廓,此刻变得异常清晰,甚至能看到残骸表面的破损舱门、裸露的管线,连残骸周围漂浮的小型碎片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传感器扫描结果:w-01残骸(联邦货运级“开拓者-3”型星舰),全长120米,宽35米,高28米,主要结构完整度65%,检测到3处可进入舱门(分别位于舰首、舰中、舰尾),其中舰中舱门破损程度最低(仅轻微变形,可通过工具撬开);残骸周边1公里内无大型太空碎片,无辐射超标区域,环境安全等级:中等(存在内部结构坍塌风险)。】

详细的扫描数据像潮水一样呈现在屏幕上,雷诺的呼吸变得越来越急促。之前只能通过外部摄像头看到模糊的剪影,此刻却能清晰掌握残骸的结构、可进入位置、周边环境,这意味着抵达后能更高效地寻找资源,避免盲目探索带来的危险——生存概率在这一刻,有了质的提升。

他又尝试启动“数据记录”功能,数据板瞬间同步了之前所有的损伤评估报告、维修记录、资源清单,甚至自动生成了一份“w-01残骸探索初步计划”,将“优先寻找能源模块”“其次收集金属板”“最后检查维生系统部件”的目标清晰列出,还标注了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如残骸内可能缺氧、结构不稳定)。

“自动化指令也能用?”雷诺怀着好奇,输入“每30分钟更新一次舱内环境数据”的指令——系统立刻响应,屏幕上弹出“指令已执行,下次更新时间:30分钟后”的提示,这意味着他不用再频繁手动查看氧气浓度、温度等关键数据,系统会自动监测并提醒,大大减轻了他的负担。

最让雷诺惊喜的是,随着基础电脑系统的恢复,舰桥内的温度竟然有了细微的提升——数据板显示当前舱内温度-2.5c,比之前上升了0.3c。虽然依旧寒冷,却意味着系统可能恢复了部分温控模块的最低功耗功能,不再完全依赖化学加热袋。他伸手摸了摸操控台的金属表面,不再像之前那样冰冷刺骨,反而能感受到一丝微弱的暖意。

“光明……数据……自动化……”雷诺绕着舰桥走了一圈,目光扫过亮起的照明灯、恢复功能的显示屏、跳动的传感器数据,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从跃迁后的绝对黑暗、系统离线、生死未卜,到现在灯光回归、功能恢复、目标清晰,这短短几个小时的变化,像一场从地狱到人间的跨越。

他靠在观测窗前,看着窗外的绿色恒星——此刻,那颗遥远的恒星不再只是陌生的光源,而是为“老兵”号提供能量的“恩人”;远处的w-01残骸也不再只是模糊的希望,而是有明确结构、可探索的“资源库”;甚至舰桥内的每一盏灯、每一块显示屏,都成了“活下去”的证明。

之前因伤势和困境产生的疲惫、恐惧,在这一刻被彻底驱散。雷诺拿出应急氧气瓶,补充了少量氧气,又取出一块化学加热袋贴在肋骨处——疼痛还在,却不再让人绝望;寒冷依旧,却有了对抗的办法。他打开数据板,开始细化“w-01残骸探索计划”,在系统生成的初步方案上补充细节:进入残骸前需检查宇航服状态(虽然老旧,却可能在残骸内缺氧时使用)、携带的工具需分类摆放(尖嘴钳、螺丝刀、焊接工具分开放置,方便快速取用)、探索时需每15分钟向系统发送一次位置信号(避免在残骸内迷路)。

数据板的屏幕上,微型备用电池的电量还在缓慢增长:1.38%→1.39%,充电速度稳定在0.23%\/小时。按照这个速度,抵达w-01残骸时电量可达2.78%,不仅能支撑焊接工具工作11分钟,还能为传感器持续扫描、系统自动化指令提供电力,甚至可能剩余少量电量应对突发情况。

“系统,预计多久能抵达w-01残骸?”雷诺输入指令,目光紧紧盯住屏幕。

【当前“老兵”号漂移速度0.22\/s,距离w-01残骸6.8公里,预计剩余时间8小时12分钟;残骸当前漂移方向与“老兵”号一致,无相对速度变化,可精准抵达舰中破损舱门附近。】

8小时12分钟!雷诺心里默默记下这个时间。他知道,这8小时里,他需要做的不仅是休息、恢复体力,还要进一步检查装备、完善计划,为抵达后的探索做好万全准备。毕竟,残骸内的环境依旧未知,可能存在结构坍塌、缺氧、有毒气体等风险,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他走到应急柜旁,再次检查应急物资:应急氧气瓶剩余2.3瓶(之前出舱用掉0.2瓶)、化学加热袋剩余2.5包(刚才用掉0.5包)、维修工具齐全(尖嘴钳、螺丝刀、焊接工具、砂纸、导电胶带都在)、宇航服虽然老旧但关键功能完好(氧气循环、气压密封都能勉强使用)。一切准备就绪,只待抵达残骸的那一刻。

雷诺重新回到观测窗前,看着亮起的照明灯在舱内投下的光影,听着系统轻微的电流声、传感器扫描的“嘀嗒”声,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光明的回归,不仅照亮了舰桥的黑暗,更照亮了他的求生之路;系统功能的恢复,不仅提供了数据支持,更带来了对抗未知的底气。

黑暗中,“老兵”号依旧在缓缓漂移,舰体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持续吸收着绿色恒星的光芒,将能量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微型备用电池;舰桥内,灯光柔和,数据流动,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生机”。雷诺知道,这只是“老兵”号新生的开始,抵达w-01残骸后,还有更艰巨的挑战在等待着他们——修复能源模块、加固舰体、恢复维生系统,每一步都充满未知。

可此刻,他不再畏惧。灯光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光明,更是心理上的慰藉;功能恢复带来的不仅是操作上的便利,更是希望的具象化。在这片未知的星域里,“老兵”号和他一起,用勇气和坚持,迎来了“光明的回归”,也迎来了活下去的新可能。

雷诺的目光再次落在数据板上的“w-01残骸探索计划”上,手指在屏幕上轻轻敲击,每一个字、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坚定。他知道,接下来的8小时,是平静的蓄力;而8小时后,将是一场决定命运的探索。但无论未来如何,他都会和“老兵”号一起,在光明的指引下,勇敢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