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未来星空记 > 第244章 新朝刻度

第244章 新朝刻度(2 / 2)

王莽对卡尺的要求越来越细。他让青林教工匠们做“深度尺”——在主尺末端加个窄片,能伸进容器里量深度;又做了“内外爪”,内爪量内径,外爪量外径,活脱脱就是现代游标卡尺的翻版。

“孤要让这尺子能量天地万物。”王莽拿着半成品卡尺,量了量案上的竹简,“竹简长一尺三寸七分五厘,以后抄书,每简字数就能定死,方便核对。”他又量了量铜斛,“量粮食的斛,容积也得用这尺子校准,再也不能让贪官污吏多收百姓的粮。”

青林看着他眼里的光,突然觉得这位争议颇多的皇帝,其实有点像个理想主义的工程师,想用精确的刻度来规范这个混乱的世界。

这天,王莽突然把青林叫到内室。屋里堆着各种图纸,有类似犁的农具,有带轮子的轿子,还有个奇怪的方形器物,上面插着几根管子。

“青林,你看这个。”王莽拿起那张方形器物的图纸,“孤想造个‘威斗’,用铜铸成长二尺五寸的斗形,里面装上机关,能测风向,还能……预测天灾。”

青林看着图纸,突然认出这东西有点像风向标,只是王莽给它加了太多玄学的功能。他想起历史上王莽晚年痴迷谶纬,甚至用威斗来决定行军方向,最后闹得一塌糊涂。

“陛下,测风向不难。”青林指着图纸,“在斗里装个小铜鸟,鸟嘴对着风吹来的方向,比装机关简单。”他顿了顿,“但天灾这东西,不是尺子能量出来的,得看日月运行,看水土变化,就像种地,得看天吃饭。”

王莽的眼神暗了下去,沉默了半天:“孤知道……可百姓太苦了,去年大旱,今年蝗灾,孤要是能做点什么……”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咳得直不起腰,内侍递过来的手帕上,竟沾着点血丝。

青林心里一沉。看来史书上说王莽晚年健康恶化是真的。这位皇帝顶着“篡汉”的骂名推行改革,内有旧臣反对,外有绿林赤眉起义,身体早就垮了。

“陛下,保重龙体要紧。”青林低声说,“尺子再准,也量不出人心向背。不如先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他们自然会信您的新政。”

王莽没说话,只是把那张威斗图纸揉成一团,扔进了火盆。

铜卡尺终于造好了。那天,王莽穿着朝服,亲手拿着卡尺,在朝堂上量了铜鼎、玉圭、竹简,每个数据都报得清清楚楚,满朝文武无不惊叹。

“自今日起,天下度量衡,皆以此尺为准!”王莽举起卡尺,声音带着病态的亢奋,“各州郡按此样式铸造,三个月内必须更换完毕!”

青林站在殿角,看着那把泛着青光的铜卡尺,突然觉得它像把双刃剑。精确的刻度能规范制度,却规范不了人心;能量出尺寸,却量不出乱世里的生存艰难。

夜里,共振仪的警报声急促地响起。屏幕上显示:“历史节点即将闭合,十二小时后强制脱离。”

青林找到王莽时,他正在工坊里给那把卡尺刻最后一个字——“新”,代表新朝。烛光下,他的脸瘦得脱了形,手却很稳。

“陛下,我要走了。”

王莽抬起头,眼里没有惊讶,好像早就知道似的:“你本就不属于这里。”他把卡尺递给青林,“这个送你,算个念想。”

青林接过卡尺,铜器的冰凉透过指尖传来。他突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共振仪,调到投影模式,一道蓝光投射在墙上,显现出一千多年后博物馆的景象——玻璃柜里,一把锈迹斑斑的铜卡尺静静躺着,旁边的说明牌写着:“新莽铜卡尺,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最早的游标卡尺。”

“你看,”青林指着投影,“陛下,您做的尺子,一千多年后还有人记得,还在告诉后人,您曾想让这个世界更精确,更公平。”

王莽盯着投影,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最后只化作一声长叹。他从案上拿起一卷竹简,递给青林:“这是孤写的《度量衡考》,里面有各种器物的标准尺寸,你……或许用得上。”

青林接过竹简,感觉比那把铜卡尺还沉。

离开那天,天还没亮。青林站在工坊外,回头看了一眼,王莽还在烛光下画图,身影被拉得很长,像个孤独的守夜人。

共振仪的光芒包裹住他时,青林最后看了一眼手里的铜卡尺。上面“新”字的刻痕还很清晰,像一个未完成的理想,凝固在冰冷的青铜里。

再次睁眼,青林躺在实验室的地板上,手里还攥着那把新莽铜卡尺——不,是现代仿制品,真正的文物还在博物馆里。共振仪的屏幕上,显示着这次穿越的结论:“技术的进步,往往源于对‘精确’的追求,但让技术有意义的,是追求背后的人文关怀。”

青林拿起桌上的现代游标卡尺,精度能到0.01毫米,比新莽铜卡尺先进得多。

但他突然觉得,这两把跨越千年的尺子,其实在测量同一件东西——人类对公平、对秩序、对更好生活的渴望。

窗外的阳光照进来,落在卡尺的刻度上,亮得像王莽工坊里的火光。

青林笑了笑,把那卷《度量衡考》的仿制品(他特意让工匠抄了一份)放进抽屉,旁边摆着他的实验笔记。

或许,最好的发明,从来都不只是冰冷的刻度,而是刻度里藏着的,想让世界变好的那份心。

就像王莽,不管他的新政有多激进,至少在造那把卡尺的时候,他眼里的光,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