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未来星空记 > 第215章 蒙蒂塞洛

第215章 蒙蒂塞洛(1 / 2)

青林的靴底踩在弗吉尼亚州的红土上时,空气里弥漫着烟草和紫藤花混合的气息。

这不是2089年新上海的合成氧味道,没有悬浮车尾气的金属腥气,只有一种带着湿度的、属于1825年的草木清香。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的亚麻外套——这是69小时前从一个iterantpeddler(流动小贩)那里用一块未来世界的塑料打火机换来的,对方显然把那玩意儿当成了某种新奇的金属工艺品。

目标就在前方那座红白相间的庄园里。蒙蒂塞洛,托马斯·杰弗逊的家。

作为时间管理局的三级观察员,青林的任务本该是隐形的。他们这些“时间访客”的职责是记录关键历史节点,绝不允许干预。但三天前的空间跳跃出了误差,他本该降落在1776年的费城,见证《独立宣言》的签署,却一头栽进了五十年后的弗吉尼亚森林。更麻烦的是,跃迁装置的能量核心在撞击中损坏,他成了一个被困在过去的“违规者”。

唯一的好消息是,他离目标人物并不远。托马斯·杰弗逊,美国第三任总统,《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那个在历史教科书里永远戴着假发、表情严肃的“国父”。现在是1825年,距离他去世还有不到一年,这位82岁的老人已经从政治舞台上退隐,回到了这座他亲手设计的庄园。

青林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外套下摆。他不能暴露身份,只能编造一个合理的来历。他选择了“来自波士顿的年轻学者”这个身份——19世纪初的美国,四处游学的年轻人并不罕见。他手里攥着一本自己带来的、封面经过做旧处理的《国富论》,这是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着作,杰弗逊作为启蒙思想的拥趸,理应熟悉。

庄园的铁门没有上锁,一条蜿蜒的小路穿过草坪,通向主建筑。青林刚走了没几步,就看到一个穿着粗布工装的黑奴正在修剪灌木丛,对方警惕地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青林点点头,尽量让自己的步伐显得从容。他知道这座庄园里有近两百名黑奴,这是杰弗逊一生无法回避的矛盾——那个写下“人人生而平等”的人,却拥有着一群被剥夺了自由的人。

主建筑的门廊下,一个戴着圆顶帽的老人正坐在藤椅上,手里拿着放大镜,专注地看着一片树叶。他穿着宽松的灰色外套,头发已经花白,稀疏地贴在头皮上,但腰背依然挺直。当青林走近时,他抬起头,那双蓝色的眼睛里没有老年人常见的浑浊,反而像两潭深水,带着审视和智慧的光。

“你好,先生。”青林停下脚步,微微躬身,“我叫艾伦·格林,来自波士顿,是一名研习政治学的学生。听闻杰弗逊先生在此隐居,冒昧前来拜访。”他故意用了一个符合时代习惯的名字。

老人放下放大镜,打量着他。“波士顿来的?”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带着独特的韵律,“那里的冬天一定还很冷吧。请坐。”他指了指旁边的另一把藤椅。

青林坐下时,注意到老人的手指关节有些变形,右手的食指上还有一道浅浅的疤痕。后来他才知道,那是杰弗逊年轻时在一次实验中被仪器划伤的,这位老人一生都保持着对自然科学的热情。

“你说你研习政治学?”杰弗逊重新拿起那片树叶,阳光透过他的指缝落在叶片的脉络上,“那你一定读过洛克的《政府论》?”

“是的,先生。”青林的心稍微放下一些,“我还读过您起草的《独立宣言》,反复读过。”

杰弗逊的嘴角露出一丝浅笑,像秋日湖面的涟漪。“那不过是当时形势下的急就章。一群殖民地居民,试图向世界解释为什么他们要脱离母国。”他顿了顿,将树叶放回桌上,“但你知道吗?最初的草稿里,有一段我强烈要求加入的内容,却被大陆会议删掉了。”

青林当然知道。那段文字谴责了英国国王对奴隶贸易的支持,以及奴隶制本身的罪恶。历史书上说,南方的代表强烈反对,最终迫使杰弗逊删除了这部分内容。

“是关于奴隶制的段落,对吗?”青林轻声问。

杰弗逊的眼神暗了一下,像是被风吹动的烛火。“是的。”他沉默了片刻,忽然转向青林,“年轻人,你来自北方,那里的人是不是都觉得我们南方人是野蛮人?”

这个问题让青林有些措手不及。作为时间观察员,他被禁止对历史人物做出价值判断。“我……我觉得每个地区的习俗都有其根源。”他谨慎地回答,“但《独立宣言》里说,人人生而平等,这难道不包括所有种族吗?”

杰弗逊拿起桌上的水壶,给自己倒了一杯水。“你很勇敢,年轻人。”他的声音低沉下来,“1776年的时候,我以为我们能改变这一切。当时我在弗吉尼亚州议会提出废除奴隶制的法案,虽然没通过,但我以为这只是时间问题。”他的目光投向远处的田野,那里有几个黑奴正在犁地,“可后来我发现,这台机器已经和我们的经济、我们的生活绑得太紧了。就像你想拆掉一座房子的支柱,却发现整座房子都会跟着倒塌。”

青林想起了历史数据:1800年,美国南方的棉花产量因为轧棉机的发明增长了五十倍,而这一切的基础,正是奴隶制。杰弗逊拥有的蒙蒂塞洛庄园,每年也依靠黑奴种植烟草和小麦获得收入。

“但您依然在努力,不是吗?”青林说,“您在弗吉尼亚大学的章程里规定,无论种族和信仰,只要有能力就能入学。您还在遗嘱里解放了您的一部分黑奴。”

杰弗逊的手指在杯沿上轻轻摩挲着。“那远远不够。”他叹了口气,“我这一生,做过很多自相矛盾的事。我反对中央集权,却在担任总统期间买下了路易斯安那,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权力;我主张小政府,却建立了国家银行;我写下人人生而平等,却直到死都没能彻底摆脱奴隶制的阴影。”他忽然笑了,带着一丝自嘲,“也许这就是人类的本质——我们永远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挣扎。”

午后的阳光渐渐西斜,庄园里的钟声敲响了三下。杰弗逊站起身,邀请青林参观他的书房。那是一个圆形的房间,墙壁上摆满了书架,从地板一直顶到天花板。书桌上堆满了手稿和信件,角落里放着一台印刷机,旁边是一个自制的转椅——后来青林才知道,这是杰弗逊自己设计的,比普通椅子多了一个旋转底座,方便他在书架间移动。

“这里有大约六千本书。”杰弗逊指着那些书架,眼神里带着骄傲,“国会图书馆在1814年被英国人烧毁后,我把我的藏书卖给了他们,一共七千多本。后来我又重新收集了这些。”他拿起一本封面磨损的书,“这是柏拉图的《理想国》,我14岁时读的第一本希腊文着作。”

青林看着那些泛黄的书页,忽然意识到,眼前这个老人不仅是政治家,更是一个真正的学者。他精通拉丁语、希腊语、法语、意大利语,研究过农学、建筑学、气象学,甚至还发明过改良犁、旋转书架和密码轮。

“您似乎对很多领域都有兴趣。”青林说。

“因为世界本身就是相互联系的。”杰弗逊走到窗边,指着外面的花园,“你看那棵梨树,它的嫁接技术来自中国;那块花岗岩,是从马萨诸塞州运来的;我手里的钢笔,笔尖是英国制造的,墨水是用本地的胡桃壳做的。人类的知识也是这样,没有什么是孤立存在的。”他转过身,看着青林,“你知道我为什么要设计蒙蒂塞洛吗?”

青林摇摇头。

“因为我想建造一个‘理性的家园’。”杰弗逊的眼睛亮了起来,像个谈论着心爱玩具的孩子,“你注意到没有,这座房子的朝向是正南,这样每天的日照时间最长;窗户的角度经过计算,夏天能挡住阳光,冬天却能让暖气进来;还有那个穹顶,既美观又能让热空气上升,保持室内凉爽。”他指着墙上的一幅图纸,“这是我设计的一种新型犁,曲面更符合力学原理,比传统的犁省力三成。我做过实验,在同样的土地上,用这种犁耕作,一天能多耕两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