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 > 第161章 土耳其国 预制大卖

第161章 土耳其国 预制大卖(2 / 2)

杨晓英握着方向盘,嘴角忍不住上扬。她想起刚来时,阿凡提对预制菜的怀疑,想起卡拉先生一开始的拒绝,想起那些找上门来的加盟商,突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三个月后的一天,杨晓英和阿凡提站在伊兹密尔的第四十六家加盟店门口。

这家店在一所大学旁边,门口排着长队,有学生,有游客,还有附近的居民。一个穿着校服的女孩,手里拿着预制麻辣小龙虾,跟同伴说:“我上周在安卡拉吃了一次,这次特意坐车来伊兹密尔,就为了再吃一口。”

杨晓英看着这一幕,掏出手机给史国栋发了条消息:“土耳其,第八十九家店,预制菜大卖,拓展顺利。”

没过多久,史国栋回复了:“干得好!下一步,准备开拓北亚五国市场,你有没有信心?”

杨晓英抬头望着远处的大海,海风带着海水的咸味吹过来,她深吸一口气,回复道:“有!只要找对路,再难的市场也能打开。”

阿凡提走过来,递给她一杯土耳其红茶:“杨总,您看,咱们的预制菜现在在土耳其都出名了,好多超市都想跟咱们合作呢。”

杨晓英接过红茶,喝了一口,甜中带点涩。她看着眼前热闹的加盟店,看着那些吃着预制菜、笑着聊天的人们,心里清楚,土耳其的成功不是偶然——是因为他们抓住了学生和游客的需求,用预制菜打开市场。

伊兹密尔加盟店的剪彩彩带还没撤下,杨晓英的手机就被超市合作的咨询电话占满了。

阿凡提看着她一边接电话一边在记事本上速记,忍不住打趣:“杨总,现在连土耳其最大的连锁超市‘bI’都找咱们,您这预制菜是要承包整个土耳其的中国味了?”

杨晓英挂了最后一个电话,揉了揉太阳穴,笑着把记事本递过去:“你看看,这几家超市不仅想要预制菜,还想在门店里设‘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酒楼’专柜,卖咱们的火锅底料。不过这事得谨慎,得先敲定冷链配送的标准,不能让预制菜的味道打折扣。”

正说着,穆罕提着一个保温箱跑过来,额头上还沾着汗:“杨总!阿凡提经理!我给你们带了好东西!”

他打开保温箱,里面是用锡纸包着的烤羊肉,“这是我妈妈按土耳其做法烤的,你们尝尝!对了,我店里昨天又卖断货了,预制夫妻肺片和藤椒底料能不能再给我多补点货?”

杨晓英拿起一块烤羊肉,入口带着孜然的香味,她点点头:“补货的事你跟供应链对接,不过你得注意库存,别囤太多,保证新鲜。对了,你跟大学的学生会合作得怎么样了?”

“太顺利了!”穆罕默德眼睛一亮,“学生会帮我在校园里做了宣传,现在每天中午都有学生组团来吃,还有学生把预制菜打包带回宿舍当晚餐。上周还有个土耳其乐队,在我店里边吃火锅边写歌,说要写一首《中国清真味道》!”

阿凡提在一旁笑着补充:“不止安卡拉,伊斯坦布尔的几家店也跟旅游公司合作推出了‘火锅一日游’,游客上午逛蓝色清真寺,中午来店里吃预制火锅,下午去大巴扎,反响特别好。”

杨晓英掏出平板,点开销售数据报表——短短三个月,89家店的预制菜销量占比超过了60%,其中酸汤肥牛、麻辣小龙虾和夫妻肺片稳居前三。

她指着报表上的折线图:“你们看,旅游旺季和学生开学季,销量还能再涨20%。下一步,咱们要在机场和火车站设便利店专柜,让游客临走前还能带走几盒预制菜。”

当天下午,杨晓英和阿凡提去拜访bI超市的总部。负责人科斯塔斯是个留着络腮胡的中年人,一见面就拿出一份市场调研数据:“杨总,我们调查过,70%的土耳其消费者愿意尝试中国预制菜,尤其是年轻群体。但我们有个要求,希望能推出‘土耳其风味版’预制菜,比如在底料里加一点我们当地的红辣椒。”

杨晓英愣了一下,随即点头:“这个可以尝试,但得保证川味的核心不变。我们可以让国内的研发团队过来,跟你们的厨师一起调试配方,既保留麻辣鲜香,又多一点本地特色。”

科斯塔斯没想到她这么爽快,立刻让人拿来合作合同:“我就喜欢跟做事干脆的人合作!咱们先在10家门店试点,要是销量好,就推广到全国的200多家门店。

签完合同出来,阿凡提忍不住问:“杨总,您就不怕改了配方,老顾客不喜欢吗?”

杨晓英看着路边卖冰淇淋的小贩,笑着说:“市场是活的,不能一成不变。你看土耳其冰淇淋,又黏又有嚼劲,跟其他国家的都不一样,才成了特色。咱们的预制菜也一样,在保留正宗川味的基础上,加一点本地元素,才能更接地气。”

晚上回到酒店,杨晓英刚洗漱完,就接到了史国栋的视频电话。

屏幕里,史国栋拿着一份拓展计划:“晓英,土耳其的预制菜模式太成功了,中亚五国都有人主动联系咱们,想做加盟。你下一步想先开拓哪个国家?”

杨晓英走到窗边,看着伊斯坦布尔的夜景——清真寺的圆顶在灯光下泛着微光,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游船缓缓驶过。

她想了想,说:“先从哈萨克斯坦开始吧,那里的华人挺多,旅游业也发达,跟土耳其的市场有相似之处。不过我得先去考察一下,看看当地的饮食习惯,再调整预制菜的配方。”

史国栋点点头:“好,我支持你。不过你也别太累了,土耳其的拓展已经很成功了,适当休息几天。”

挂了电话,杨晓英翻开记事本,上面记满了接下来的计划:跟bI超市对接冷链配送、调试土耳其风味预制菜、准备哈萨克斯坦的考察资料……她嘴角微微上扬,心里充满了干劲。

第二天一早,杨晓英去了伊斯坦布尔的物流中心。看着工人有条不紊地分拣预制菜,每箱都贴着“川渝味道”的标签,她忍不住跟负责人说:“一定要保证每一盒预制菜都新鲜,这是咱们的招牌。”

负责人拍着胸脯保证:“杨总您放心,我们全程用-18c的冷链车配送,到了门店还是冻得硬邦邦的,味道跟刚做出来的一样。

离开物流中心时,阳光正好。杨晓英看着街上提着“川渝味道”预制菜的人们,心里清楚,土耳其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

未来,还有更多的国家等着他们去开拓,还有更多的人等着品尝正宗的中国味道。

她掏出手机,给国内的研发团队发了条消息:“准备研发北亚风味预制菜,咱们要让川味在中亚五国也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