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 > 第162章 进科威特 寻找商机

第162章 进科威特 寻找商机(1 / 2)

科威特城的午后,阳光把波斯湾的海水晒得泛着金箔似的光,码头边的火锅店后厨飘出的牛油香,竟和远处石油钻井平台的金属味奇妙地混在了一起。

史国栋刚从开罗飞来,行李箱还没来得及送回公寓,就拽着杨晓英往“川渝鲜”总店的二楼包厢走,皮鞋踩在防滑地砖上,带着旅途未散的风尘。

“你先喝口薄荷茶降降火气,刚下飞机就急着说事儿,不怕中暑?”杨晓英把冰凉的玻璃杯推到他面前,杯壁上的水珠顺着指缝滴在桌布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她今天穿了件素色的阿拉伯长袍,是前几天阿凡提陪她在老市场挑的,领口绣着细密的银线,“这半个月加盟店开得顺,26家店每天流水加起来能有三万第纳尔,你还皱着眉干嘛?”

史国栋没碰茶杯,手指在桌沿敲着节奏,目光透过玻璃窗落在楼下排队的人群里——有裹着黑色头巾的本地妇女,有穿工装裤的印度籍工人,还有几个背着双肩包的欧洲游客,正对着菜单上的“鸳鸯锅”指指点点。

“顺是顺,但你没觉得少点什么?”他转过脸,鬓角还沾着点汗,“科威特人均Gdp快四万美金了,咱们现在卖的火锅,和在成都街边开的店有啥区别?就靠‘中国味道’这点新鲜劲,能撑多久?”

杨晓英愣了一下,拿起茶壶给自己续了杯茶:“你这话不对,阿凡提做的清真火锅,牛肉是本地牧场现宰的,香料是从伊朗边境运过来的;维族的艾力师傅改良的手抓饭火锅,连酋长家的管家都来打包过三次。咱们现在做的是‘本土化’,不是简单搬配方。”

“本土化不够,得往‘高端’走。”史国栋身子往前倾了倾,从西装内袋里掏出个笔记本,翻到画满横线的一页,“我在开罗机场碰到个沙特商人,他说科威特的富人区里,光私人游艇就有两百多艘,这些人吃火锅,不会只满足于坐在大堂里等位置。咱们能不能在码头租个集装箱,改造成移动火锅店?白天停在游艇码头,晚上开到滨海大道,主打‘海上火锅’,按人头收费,每人收50第纳尔,你觉得怎么样?”

杨晓英把茶杯举到嘴边,热气模糊了她的眉眼:“集装箱改造?你知道眉眼的租金有多贵吗?上个月阿凡提想在眉眼租个小仓库放食材,一平米每天就要1.5第纳尔,一个集装箱至少要二十平米,光租金每月就快一万了。再说,科威特的夏天中午能到50c,集装箱里装空调都未必顶用,客人坐里面吃火锅,不变成‘蒸笼’才怪。”

“租金我问过了,码头管理处的哈桑主任是阿凡提的远房表哥,能打七折。至于温度,我打算在集装箱侧面装可折叠的遮阳板,再拉两根输氧管通到海里,既降温又能让客人看着鱼群游过去,这不就是特色?”史国栋越说越兴奋,手指在笔记本上画了个简易的集装箱草图,“你想啊,客人坐在里面,一边涮着雪花牛肉,一边看夕阳落到波斯湾里,旁边就是游艇,拍张照发社交软件,咱们的店不就火了?”

杨晓英放下茶杯,指尖轻轻蹭着长袍的绣线:“我不是泼你冷水,你忘了去年在迪拜开分店的教训?当时也想搞高端,把装修搞成宫殿式,结果本地人觉得太‘张扬’,游客又觉得性价比低,最后还不是把二楼改成了家庭包厢才救回来?科威特人和迪拜人不一样,他们更务实,你搞‘海上火锅’,万一没人买账怎么办?”

“所以才要先调研啊。”史国栋把笔记本合上,往椅背上一靠,“我打算明天就去中东其他国家转一圈,先去沙特的利雅得,看看咱们的清真火锅店在那边的客群;再去卡塔尔多哈,听说那边要办亚运会,游客肯定多,说不定能找到新点子。你在科威特盯着,让阿凡提把本地富人区的消费数据整理出来,尤其是那些石油公司的高管,他们的口味才是咱们要抓的。”

正说着,包厢门被轻轻推开,阿凡提探进半个身子,他穿着件白色的长袍,腰间系着红色的腰带,手里拿着一叠厚厚的报表:“史总,杨总,这是26家加盟店的上周数据,你看——”他把报表放在桌上,指着其中一行,“这家在萨尔米亚区的店,上周接待了12个本地富豪家庭,他们点的都是最贵的和牛套餐,还问能不能提供私人定制服务,比如按他们的口味调整辣度,或者搭配本地的椰枣甜汤。”

史国栋眼睛一亮,伸手把报表拉到自己面前:“你怎么不早说?私人定制就是个方向!”他抬头看向阿凡提,“你认识的那些本地贵族,能不能约几个出来吃饭?我想听听他们到底想要什么。”

阿凡提挠了挠头,脸上露出点为难的神色:“贵族倒是认识几个,比如阿勒萨尼家族的小儿子,他之前来店里吃过两次,说咱们的‘鱼羊鲜’比他在伦敦吃的中餐还地道。但他们一般不轻易和外人吃饭,除非有熟人引荐,而且得选在他们常去的俱乐部,咱们火锅店的环境怕是不合适。”

“环境可以换,但机会不能丢。”杨晓英接过话头,手指在报表上点了点,“萨尔米亚区那家店旁边不是有个私人会所吗?我上周去考察过,里面有个露天露台,能看到波斯湾,咱们可以和会所合作,搞个‘火锅品鉴会’,就说是‘中国饮食文化交流’,邀请那些贵族来参加,食材用最好的,再让艾力师傅表演一下维族的烤包子配火锅,说不定能打开局面。”

史国栋拍了下桌子,差点把茶杯震倒:“这个主意好!你负责联系会所,阿凡提去约人,我明天先去利雅得,等我回来就办品鉴会。对了,艾力呢?我这次从非洲带了点马达加斯加的香料,想让他试试能不能加到火锅里。”

“艾力在后厨呢,正和阿拉伯厨师穆罕默德研究新菜品。”阿凡提笑着说,“上次你说想把阿拉伯的鹰嘴豆泥和中国的麻酱结合,他们俩试了三天,昨天终于做出了‘鹰嘴豆麻酱蘸料’,今天中午给客人试吃,反馈特别好,说既有芝麻酱的香,又有鹰嘴豆的绵密。”

史国栋立刻站起身,抓起外套就往楼下走:“走,去后厨看看!要是这蘸料能成,说不定能当成招牌,加到高端套餐里。”

杨晓英和阿凡提跟在他身后,看着他急匆匆的背影,相视一笑。后厨里,艾力正戴着白色的厨师帽,把一勺蘸料抹在羊肉卷上,递到穆罕默德嘴边:“你再尝尝,是不是麻酱的比例还得再减点?我总觉得有点盖过鹰嘴豆的味道了。”

穆罕默德嚼着羊肉,点了点头:“对,再减一成麻酱,加半勺椰枣糖浆,本地客人会更习惯。”他抬头看见史国栋,立刻放下筷子迎上来,用带着阿拉伯口音的中文说:“史总,你回来啦!我们刚做出的蘸料,你快试试。”

史国栋接过艾力递来的小勺,舀了点蘸料放进嘴里——芝麻酱的醇厚裹着鹰嘴豆的细腻,尾调还有一丝椰枣的甜,确实比单纯的麻酱更有层次。

“好味道!”他竖起大拇指,“艾力,你和穆罕默德再优化一下,把这个蘸料定成‘中东特调款’,以后高端套餐里必须有。另外,我带回来的马达加斯加香草荚,你试试能不能加到清汤锅底里,看看能不能调出不一样的香味。”

艾力接过史国栋递来的香草荚,放在鼻尖闻了闻,眼睛亮了:“这个香味浓,和咱们的牛骨汤底应该搭!我今晚就试,明天早上给你答复。”

“行,那我明天一早就飞利雅得,这边的事就交给你们了。”史国栋拍了拍艾力的肩膀,又转头对杨晓英说,“品鉴会的事抓紧,有什么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对了,阿凡提,你把本地富人的名单整理好,重点标注一下他们的饮食禁忌,比如有没有不吃羊肉的,有没有对坚果过敏的,别到时候出岔子。”

阿凡提点头应着,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记下来:“史总放心,我这就去办。对了,你去利雅得要不要带个翻译?那边的方言和科威特有点不一样,我侄子在利雅得的大学当中文老师,让他陪你去?”

“不用,我上次去利雅得认识了个华侨,他在那边开了家中餐厅,到时候让他帮忙就行。”史国栋拿起行李箱,“我现在去公寓放行李,晚上再过来和你们碰个头,把中东巡视的路线定下来。”

杨晓英送他到店门口,看着他的车汇入车流,才转身往回走。刚到二楼包厢,就看见阿凡提正对着电脑屏幕叹气,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怎么了?约人不顺利?”她走过去,凑到屏幕前看了看,上面是一串阿拉伯文的名字,旁边标注着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