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先生,”
“啥先生,喊我老赵。”
“老赵,你这是哪儿来的?”
“酒精啊,一直带着呢,擦破皮什么的,擦一下…”
“我是问,你这瓶子…是正经医院里的吧?你怎么得到的?”
“唔…南方带过来的,我是从南方逃过来的。”赵保胜能说啥?金陵医院诊所抢劫来的?
“南方?逃这么远?!”军官眼神有些疑惑,别不是背着事呢吧?
“到处打仗啊,听说红党治下比果府好多了,本来想去陕北,结果逃过了黄河……”
啧,逃到北方快打仗的地方,似乎有些说不通。
也许是感觉到了不对,军官止住了话,说了声谢谢。
“……”赵保胜恨不得给自己一耳光:话过头了!
“您贵姓啊?”赵保胜赶紧找补。
“我姓吴。”
“吴长官,你们是八路军?”
“是。”
然后该咋说?我想投奔你们?赵保胜觉得要是有个陌生人遇到自己,说要跟着自己,他也会怀疑人家目的不纯。
“行,祝你们顺利!我该去宋家村了。”赵保胜止住话,告别。
赵保胜背上背篓,从路口向北,往宋家村去。
吴姓八路军官看着他走远,叹了口气,挥手命令队伍向西进发。
………………
赵保胜已经接触到八路军了,他们应该就在附近有根据地,大概率就是宋家村路口向西的方向。
照理这时就应该回县城,带上苏青,去正式接触,交接物资。
但赵保胜觉得没有亲眼看到根据地,不能急着带苏青进山,万一碰到的是路过的部队呢?
自己急吼吼向西,奔着根据地去,目的太明显,万一八路军起疑,转移地方了,那哭都找不到地方。
不要被爽文和神剧误导,根据地没有这份警惕性,早不知道被端了多少次窝了!
光凭嘴巴说我要参加队伍抗日,就指望别人直接收下你?那队伍早特么被掺沙子掺成筛子了!
打定主意的赵保胜,按原计划,就在山里转悠,遇到村子就做他的剃头生意,反正赚钱赚粮食,最后回县城换成需要的物资,交给根据地也是一份功劳。
宋家村所在的地方,应该算周围很不错的了,山坳里有大片适合种粮的土地,村里还有地主!地主家砖瓦房带高大围墙的大院子,据说还有带枪的护院!
赵保胜转的其他村子,条件就都差许多,毕竟山里可以种粮的土地比平原上少得多,水热条件差,冬小麦都没几块地在种。
一路上都没看到有多少村庄建了梯田,绝大多数坡地,都是只种一季谷子,间种玉米和高粱。
贫瘠的土地,怎么养活那么多人啊?要知道,八路军也要靠根据地的人民养活的!这点土地,能收的粮税是有限的,不但不能增加税负,还要减租减息,以后怎么爆兵?赵保胜不由得开始为根据地担心。
越往西,山越陡,适合种植的土地越少,直到路变窄向北蜿蜒,山势又有变化,远看北方高大的山脉,赵保胜才知道,自己之前看到的,还只是太行余脉!
往北的路,更窄,爬升更陡,赵保胜的体力都有些吃不消,看来以后要混在这山里,还得多练练,否则跑不过鬼子就悲催了!
宋家村路口遇到八路之后第四天,赵保胜翻过一个类似垭口的地形,远远看到了某个小村子,在前方巨大山谷中间,东西两面被两座稍小的山包夹,形成一个隘口。
赵保胜忽然就理解了,太行山为什么叫做‘天下之脊’,为什么被后人称作‘北境之墙’!
巨大的山峦,因地质抬升和断裂,形成嶂石岩地貌,峡谷,台地,峰墙,呈阶梯状,垂直断崖随处可见,赵保胜眼前的南太行,这种地貌更是典型。
作为中国地质阶梯二三段的分界线,太行山鸟瞰华北平原,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想控制华北平原,必须控制太行山。
难怪八路军一定要进太行!赵保胜身临其境才真正理解伟人的眼光:鬼子想占华北平原,我们就得死死钉在太行山!
这里贫瘠,别人待不住,我们八路军可以!
赵保胜遐想着,拄着棍子往村子去。
山崖上似乎有人,赵保胜没在意,他不是匪,不是鬼子,他只是一个剃头匠,走村串户挣口饭吃的,没有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