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找到地方了!(2 / 2)

结果刚靠近村口,就遇到了两个穿灰军装持枪的人……八路?找到地方了?!

赵保胜看人家拿枪指着他,马上举手:“老总!别开枪!我就是个剃头的!”

哨兵有人返回,可能是去叫指挥官了,赵保胜问能不能把手放下,年轻哨兵犹豫了一下,点头,后退两步,枪还端着,枪口放低,没有直接指着赵保胜。

另一个哨兵去而复返,跟着个人,赵保胜远远看着,像是宋家村路口遇到的吴姓军官,靠近了,果然是!找到地方了!

“吴长官!”赵保胜放下背篓,和县城人遇到保安团一样的哈腰示意,“想不到又遇到您!”

“老赵你这是……”

“我不是进山来挣钱来了嘛,一直在山里转呢。”赵保胜吸吸鼻子,“可惜判断不准,山里人没钱,粮食倒是乐意给,我这背篓都快背不动了。”

吴姓军官笑了,和哨兵交代两句,算是放赵保胜进村了,等赵保胜转身进村看不到身后,才朝山上挥了挥手,跟着进村。

他和赵保胜解释,倒不是想把村子建成堡垒,前段时间黑风寨的匪出来抢粮,八路军和他们碰了一下,不熟悉地形,没能端了他们,怕他们过来报复,怕影响村子里的老百姓。

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古老的村子里有很多新建的房子,村西山坡还垒石平整了很大一块地,作为操场使用。

村里的灰军装士兵很多,比上次遇到时多多了,但好像都有事情在忙,没几个闲着的。

进了村,吴姓军官就没管赵保胜,让他自己去找地方忙。

赵保胜压抑住对部队的好奇心,找了村民,付粮食租房借锅灶烧水,在村里开始了剃头生意。

头一天,村里人的生意还好,付粮食剃头,也有两个用皮子付账的,一张兔子皮,三个人剃头…

倒是第二天,有八路军战士过来商量,人多能不能便宜一点剃头…把赵保胜给整愣了:团购?!

赵保胜最早出城时开价一毛五剃一个头,结果城外根本没人搭理他,都是拿粮食付账,这会儿他听到有人愿意付钱,于是降价到一毛,答应人多可以降到八分钱,于是一整天都是兵们围着他。

剃头时依然是聊天。

他这才知道,八路军部队其实是有兼职理发员的,可惜推子坏了,只能拿剪刀凑合,那对水平要求就高多了,剪出来和狗啃的差不多…

1937年底八路军还和果军一样,士兵是有军饷的,但随着战争进程和经济封锁,1938年开始改成津贴制,发部分现金让士兵用于个人物品购买之类,因此战士们手里还是有一点钱的。

赵保胜还挺乐呵,终于见到钱了嘛!

结果第二天,有八路军来找他,自我介绍姓丁,说是团政委!

政委啊!

赵保胜从小看老电影军事战争片,对八路军\/解放军的指导员、教导员、政委的了解可不少。

后世那种神剧,就没好好拍过政委!

包括很多新世纪拍的热门剧和高票房大电影,甚至都有胡编乱造的!

什么‘团长管战斗,政委管生活’,什么‘连长任命文书做连指导员’,根本就是胡扯!

甚至有人胡说,说我们的政工干部和灯塔国大片里红苏那种督战队一样!

作为普通人,能说什么呢?说好的审查呢?!

还好有些优秀影片,倒是很细致地反映了政工干部的作用。

也不想想,解放战争中,那些果军俘虏,几天就能变成解放战士,能是靠枪逼着的?!

要知道,解放战士占比可高达百分之四十啊!难不成解放军是一个看押一个地去冲锋?更别提解放战士出身的众多英雄!

赵保胜同政委握手的时候,脑子里就想的这些……

“赵先生…”

“老赵,您喊我老赵就行。”

“老赵,我要向你道歉!”

……………………

您都看到这儿了,麻烦您点个收藏啊!

催更点点,或者评论两句也行。

又或者评分给一个。

我在这儿谢谢您啦!

码字,我正在码字!前期的余粮都一股脑放上来了,您可别没收藏再找不到这本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