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路遇(1 / 2)

围着门口火堆烤火的一帮人,在闲聊中也互相熟悉了,虽说怀疑还在,但至少不那么剑拔弩张了。

黎明前更冷,但靠着火堆,村里人和赵保胜老李他们还是歪栽着打起了瞌睡。

噼啪的脚步声吵醒了赵保胜,睁眼天刚蒙蒙亮,这村子怎么没鸡叫?缓过神来才想起来,鸡都叫匪给抢走了…

去找八路的村民回来了,喘着气摇头,没找到人?

“宋家…庄的…人说,走…了三天了…”看来跑了很远的路,“…结果…我们……出来,听见…黑风山…那边有…有枪响,想…想…悄摸…看看,结果…碰上了…”

赵保胜赶紧递上竹筒水壶,可愁死了,到底该怎么脱离‘匪’的嫌疑啊!

“结果才靠近上山路就给拦了……是八路!”另一个村民说。

“八路堵了黑风寨了!”嘿!村民们兴奋了!“说有机关枪,打不上去!”一片叹息。

“他们还说了,堵了几天了…除非匪攀绳翻山,要不然…一个都跑不出来。”

村民们松了口气,都瞧赵保胜,赵保胜赶紧摊手无力地解释:“我不会爬绳,我肯定不是匪!”

老李一只胳膊,明显也不适合攀绳。

村里老人叹气:“围不死的!黑风寨里有井!他们不缺粮…”

村民们纷纷散开,摇头叹息,各回各家。

“不是……你们说我是匪的呢?!”赵保胜不知道村民们是怎么判断的,就这么不吭声就放人了?

老李用他唯一一只手,拍了拍赵保胜肩膀,什么都没说,喊小马收拾东西准备走。

赵保胜心里不舒服,这还没说清楚呢!老李他们要走,自己还跟吗?黑风山那边应该有八路活动,这会儿赶过去……

啧,赶过去怎么说呢?我,剃头的,看见你们打匪,过来看热闹?!

赵保胜不是愣头青,直愣愣冲过去,人家把你当成果府探子抓起来,压根说不清楚的。

至于说八路军不会随便枪毙人…可人家起疑心了,再想获得信任可就难了。

还有自己在村民这儿,‘匪’的嫌疑还没完全洗干净,万一人家多嘴说跟着八路的那个大个儿可能是匪……纯粹给自己找不自在。

在他犹豫的时候,老李和小马已经准备好出村了。

“老赵,我们离得远,得抓紧赶路了,有缘我们再见。”老李和他点头告别。

“呃…再会!”

赵保胜决定在村里留一天,剃头这么便宜,挣点粮食再说吧,也证明一下自己真就靠剃头吃饭。

村民们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糟了匪,家禽粮食损失了一些,但日子还得过,年也得过。地里庄稼收完了,还得翻地整陇,山地种不了麦子,也得翻,翻开虫子才能冻死。

赵保胜全当村民误会他是匪的事没发生,借了村民的锅灶烧了水,拉着留在村里的老人,给人家剃头——随便给点啥都行!

一捧小米就能剃个头,还带刮脸!县城里的剃头挑子出城,没有两三毛钱,别想!

于是,村口向阳地,老头老太太晒太阳的地方,热闹开了。

水平不高,但便宜啊,过年总不能还埋汰吧?祭祖总得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吧?

中午田里忙碌的人也回来,加入了排队等剃头的行列。

小孩子被挨个儿剃了光头,互相掀帽子嘲笑,男人们剃完大多都用毛巾扎上,太冷了…

赵保胜也从人们嘴里听到了诸如“这个和上次来抢粮的不是一个人”之类的话,到半下午,村里的头该剃的都剃了,收获是半口袋小米和几个窝头。

收拾完,赵保胜想趁没天黑,赶到村民们说的宋家村去,看能不能碰到八路军。

他已经打听清楚了,沿着不算大的路一直进山,再拐向北进更深山,沿途会有大大小小的村落,就宋家村那边有岔路往北,其它只能算打柴的小径,能上山,但难走。

也有人告诉他,山里有些村子地更少,粮食肯定不多,但可以换皮子,进城卖会比粮食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