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九盏涤魂录 > 第22章 禅茶问道

第22章 禅茶问道(2 / 2)

“老衲给你讲个故事。”慧觉捻动念珠,声音平缓如溪,“前朝有位画师,画技通神,一生只画山水。晚年时他双目失明,却执意要画一幅《万里江山图》。弟子不解,问他‘眼不能见,何以作画?’画师笑道‘我画的不是眼中江山,是心中江山’。他凭着记忆挥毫,三年乃成,画成之日,便溘然长逝。”

慧觉指了指茶心的胸口:“那画师身死,可《万里江山图》流传千古,让后人见其风骨;你身散,可无味之茶的真意、茶烟化龙的壮举,已刻进三界生灵的神魂里。昔日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今日你证茶道,天地同寂,灵光雨落。你道是‘失’,实则是‘得’;你道是‘消散’,实则是‘永生’。”

他起身走到古茶树下,摘下一片新芽,递到茶心面前:“你看这新芽,是去年的落叶腐烂后滋养而生。落叶的‘消散’,换来了新芽的‘新生’。这便是天道循环,因果相续。你护了茶魄,清了妖邪,守了本心,你的‘消散’,不是终结,是另一种开始。正如这茶,泡时茶叶舒展,饮后茶渣弃之,可茶香却留在了碗里,留在了饮者心中。”

茶心看着那片新芽,指尖轻轻触碰,新芽上的露珠滚落,沾在她的指尖,竟泛起一圈淡淡的灵光。她忽然想起一句古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原来她纠结的“消散”,从来都不是真正的消亡,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那‘无味’二字,又当如何解?”茶心追问,这是她最后的疑惑。无味之茶无香无韵,却能化龙照世,这“无味”的真谛,她始终未能完全参透。

慧觉重新煮水,又泡了一碗茶,这次他没有放茶叶,直接将热水倒进碗里,推到茶心面前:“尝尝这碗‘无味之茶’。”

茶心端起碗,碗里只有热水,没有茶香,没有茶味,和寻常的白开水别无二致。她刚要放下,却听慧觉道:“你再细品,想想你泡无味之茶时的心境,想想你守护涤尘轩时的初心,想想你与玄鉴、青萝相处的点滴。”

茶心闭眸细品,热水滑过喉咙时,竟泛起了熟悉的味道——那是涤尘轩后院老茶树的清香,是玄鉴泡的雨前龙井的甘醇,是青萝偷偷加了桂花的甜香,是她无数个日夜在茶席前琢磨出的味道。这些味道交织在一起,最终化作一种“无味”——不是真的没有味道,而是包容了所有味道,返璞归真。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味必淡,大道至简。”慧觉的声音如晨钟暮鼓,“所谓无味,不是摒弃所有味道,而是守住本心后,能容纳万味。你泡的不是茶,是你的一生修行;白龙显圣的不是力,是你的本心纯粹。清虚子执着于盗取茶魄求力量,终成妖邪;你坚守茶道本心,虽散犹荣。这便是‘无味’与‘本心’的真谛。”

茶心豁然开朗,她放下茶碗,起身对着慧觉深深一礼。透明的身躯上,竟泛起了温润的光华,不再是之前那种随时会消散的虚幻,而是如上好的羊脂玉般,带着内敛的温润。她想起玄鉴曾说“茶可醉人,亦可醒人;道可渡人,亦可渡己”,原来她一直想渡三界,最终渡的,是自己那颗纠结于得失的心。

“多谢禅师点化。”茶心的声音清晰而平静,“晚辈明白了。所谓本心,便是泡好每一碗茶,守好每一份心;所谓无味,便是容纳万味而不偏,历经千帆而不改。纵使人散魂消,只要这茶道真意还在,晚辈便不算真正离开。”

慧觉合十微笑,眸中佛光与茶心的灵光交织在一起:“善哉善哉。茶心归位,道心永存。老衲再送你一副对子——‘禅茶一味,品尽世间甘苦;道心不二,守得本心安宁’。”

此时,远处传来青萝的呼喊声,玄鉴加固封印回来了。慧觉拿起那豁口的陶壶,将剩余的茶水倒进古茶树根下:“时候不早了,玄鉴他们该担心了。记住,心若安宁,何处不是净土;魂若有依,何惧身散魂消?”

茶心点头,转身走向玄鉴和青萝的方向。阳光穿过她透明的身躯,在地上投下淡淡的光影,光影中,竟隐约可见一株小小的茶苗虚影,在晨光里悄然扎根。她回头望了一眼石案上的粗瓷碗,碗底还留着淡淡的茶香,那香气与古茶树的灵韵交织在一起,弥漫在遗迹的每一个角落。

慧觉看着她的背影,捻动念珠的手停了停,望向天际的目光带着一丝深邃。他轻声呢喃:“旧茶已尽,新茶将生。那幕后之人,终究是要现身的。”石案旁的枯枝堆里,一片烧尽的木炭忽然迸出一点火星,落在之前被热水滋润的泥土上,竟烫出一个细小的印记,形似一枚佛印,又似一片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