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直取晋阳(2 / 2)

邓艾率两万精锐,疾扑襄垣、厩亭(今襄垣北),切断铜鞮(今沁县)等地与晋阳的联系。

姜维率三万主力,直取祁县!祁县位于晋阳以南,汾水之滨,是拱卫晋阳的重要门户。

祁县守将乃是魏国并州刺史郭淮麾下大将,率兵死守。姜维挥军进攻,姜维本想将缴获的魏军旗帜换上,试图诈城,但是被魏国守将识破,姜维果断下令强攻。经历一番血战,祁县终被攻克!

蜀军兵锋直指晋阳!

晋阳城内,并州留守官员惊恐万状!他们万万没想到,蜀军主力不是被挡在壶关,而是如同幽灵般穿越太行山,杀到了家门口!晋阳城虽然坚固,但精兵强将大多被郭淮、陈泰带往壶关,城内守军兵力不足,且多为郡兵,战力有限。

“快!向壶关郭淮将军、陈泰将军求援!向邺城大将军求援!”刺史惊慌失措地下令。

然而,求援的道路已经被邓艾切断。郭淮、陈泰在壶关接到晋阳告急的文书,又惊又怒!他们这才明白,自己被诸葛亮耍了!蜀军主力早已金蝉脱壳!

“诸葛亮奸诈!”郭淮气得须发戟张,但他深知壶关重要性,若弃关回援,王平部蜀军趁势夺关,则后果更不堪设想!他只能一边严令守军不得妄动,一边派出小股精锐,试图突破邓艾的封锁线,向晋阳传递消息并了解情况,但收效甚微。

邺城的司马师接到晋阳危急的消息,更是焦头烂额。父亲司马懿正在洛阳与陆逊对峙,河北兵力捉襟见肘。他只能紧急从常山、赵国等地抽调兵马,任命将领刘靖率领,南下救援晋阳。

姜维攻克祁县后,并未立刻强攻晋阳。他深知晋阳城坚,强攻不易,且己方缺乏攻城重器,后勤补给也主要依靠就地取材和之前缴获,并不充裕。

他采取了围城打援的策略。

以部分兵力监视、围困晋阳,断其外援,扰其军心。主力则埋伏在晋阳以南,汾水以东的有利地形,静待魏国援军。

果然,刘靖率领的河北援军两万余人,经井陉出土门关,渡过滹沱河,南下救援晋阳。他们并不知道蜀军主力的具体位置和实力,以为只是小股部队窜扰。

当刘靖军行进至洞过水(今潇河)与汾水交汇处的一片丘陵地带时,早已在此设伏多时的姜维主力,骤然发动了攻击!

“放箭!”

“弓弩手,火矢覆盖!”

“骑兵,两翼包抄!”

姜维指挥若定,伏兵四起。蜀军占据有利地形,以逸待劳,箭矢如雨点般落下,装备的小型弩炮也发射出燃烧的箭矢,引燃了魏军的辎重。马铁、马承的骑兵适时从侧翼发起猛烈冲锋,将魏军阵型冲得七零八落。

刘靖部猝不及防,又处于行军状态,难以组织有效抵抗。激战半日,魏军大败,刘靖本人死于乱军之中,两万援军几乎全军覆没。

此战,彻底粉碎了魏国短期内救援晋阳的希望。晋阳城彻底成为一座孤城。

壶关方向,郭淮、陈泰得知援军覆没,晋阳岌岌可危,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王平指挥的佯攻部队依旧“尽职尽责”地保持着压力,让他们无法抽调兵力回援。

晋阳城内,守军士气低落,粮草日渐消耗。并州守城将领多次组织突围,均被姜维击退。

姜维并不急于攻城,他不断压缩包围圈,同时派人向城内射入劝降信,宣扬蜀汉政策,瓦解守军意志。他还利用缴获的魏军衣甲旗帜,伪装成溃败的援军,试图诈开城门,虽未成功,但也让守军更加风声鹤唳。

诸葛亮收到战报后,心里赞叹道:姜维这小子打得不错!围点打援,心理战都用上了。晋阳已经是瓮中之鳖,就看郭淮、陈泰能撑多久,或者司马昭还能不能挤出援兵了。

他命令坐镇天井关的中军,加快向姜维部输送补给,尤其是粮食和箭矢。同时,严令王平,继续对壶关保持高压,绝不能让郭淮、陈泰有喘息之机。

整个并州战局,因为诸葛亮这招“暗度陈仓,直取晋阳”的妙棋,彻底盘活。蜀军主力跳出壶关僵局,在北线取得了决定性优势。晋阳这座并州的心脏,已然在蜀军的兵锋下颤抖。郭淮、陈泰虽然守住了壶关,却眼睁睁看着并州腹地沦陷,陷入了战略上的极大被动。

并州的归属,似乎已经只是时间问题。然而,所有人都知道,司马氏绝不会轻易放弃并州,更激烈的风暴,或许正在酝酿。中原的战火,因并州之变,燃烧得更加炽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