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主力东归,壶关前线压力骤减,但诸葛亮并未感到丝毫轻松。郭淮、陈泰皆是魏国宿将,用兵老辣,壶关天险经过司马懿的加固更是固若金汤。强攻,无疑是拿蜀军健儿的性命去填无底洞。
经过几次试探性攻击,诸葛亮内心不禁感叹道:壶关这地形,真是让人头疼。强攻损失太大,就算打下来,估计也剩不下多少力气打晋阳了。得换个思路,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他站在巨大的并州沙盘前,目光越过壶关,投向了更北方的晋阳(今太原)。晋阳,并州州治,汾河谷地的中心,拿下它,才能真正意义上控制并州,切断河北与关陇的联系,并对邺城形成泰山压顶之势。
“强攻壶关,非上策。”诸葛亮缓缓开口,帐下姜维、邓艾、王平等将肃立聆听,“司马懿虽走,然郭淮、陈泰亦非庸才,壶关险峻,急切难下。我军当避实击虚,绕开壶关,直取晋阳!”
“绕开壶关?”姜维眉头微蹙,“丞相,壶关乃通往晋阳之咽喉,如何绕行?莫非……要走井陉?”
井陉,太行八陉之一,连接河北与并州,但其出口土门关亦是一大险关,且有滹沱河阻隔,并非易途。
诸葛亮摇了摇头,手指点在沙盘上壶关西北方向,一条蜿蜒于群山之间的细线上:“井陉出口土门关,魏军必有重兵。亮意,不走大道,行奇兵!”
他指向滏口径以北,壶关以西的一片崇山峻岭:“由此处,穿越太行山中小径,迂回至涅县(今武乡西北)、襄垣一带,进入上党盆地北部!此地魏军防御相对薄弱,我军可由此北上,直扑祁县、京陵,切断晋阳与上党南部的联系,而后再图晋阳!”
这是一个极其大胆且冒险的计划!意味着蜀军主力要放弃相对安全的补给线,冒险穿越数百里人烟稀少、地形复杂的太行山腹地。一旦被魏军察觉,或粮道被断,后果不堪设想。
邓艾眼中却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他本就擅长险中求胜:“丞相此策,虽险,然出其不意!若能成功,则晋阳震动,壶关之敌不战自溃!”
“然此路艰险,粮草补给乃重中之重。”姜维补充道,他考虑问题更为周全。
“故此战需分兵而行,双管齐下!”诸葛亮决断道:
“姜维、邓艾!命你二人为北进主力,率五万精锐,以山地作战能力强的无当飞军、羌胡义从及部分精锐步兵为主,携带半月干粮及必要器械,执行此次迂回穿插任务!务必隐蔽疾行,克服险阻,按期抵达指定位置!”
“王平!命你继续统领攻城部队,伴攻壶关!多设营寨,日夜鼓噪,做出我军主力仍在,即将大举攻关之假象,牢牢吸引住郭淮、陈泰!”
“马铁、马承!命你二人率领西凉铁骑,游弋于滏口径至潞县(今潞城)一线,既掩护姜维、邓艾侧翼,防止魏军自河北方向来袭,又负责与北进主力保持联络,并在必要时提供支援或接应!”
“亮自统中军及霹雳营大部,坐镇天井关,总督后勤,协调各方,并为王平部提供远程火力支援,维持对壶关的压力!”
“此战关键,在于隐、快、狠!”诸葛亮目光扫过众将,“隐而不露,快如闪电,狠击要害!让郭淮、陈泰困守孤关,让晋阳守军猝不及防!”
“末将等领命!”众将轰然应诺,战意昂扬。
姜维、邓艾领命后,立刻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他们挑选最精锐、最擅长山地行军的士卒,携带炒面、肉干等便于储存的干粮,以及大量的绳索、斧凿、药弩。所有重型器械,包括霹雳营,一律留下。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五万蜀军精锐,如同一条悄无声息的长龙,离开了壶关前线大营,钻入了莽莽太行山中。
前路之艰难,远超想象。所谓的“小径”,很多时候仅仅是猎人和采药人踩出的痕迹,甚至需要攀援绝壁,涉过冰冷的山涧。毒虫猛兽、恶劣天气、迷路的风险时刻相伴。辎重补给更是困难,全靠人背马驮,且数量有限。
姜维、邓艾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邓艾更是发挥其“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特长,亲自勘察路线,指挥开凿栈道。部队昼伏夜出,小心翼翼,避开可能遇到魏军巡逻队和山民的区域。
尽管如此,艰苦的行军依然造成了不小的非战斗减员。不断有士兵因失足、疾病或体力不支而倒下。但蜀军纪律严明,士气并未崩溃,他们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王平在壶关方向的佯攻进行得有声有色。他命令部队轮番上前,摇旗呐喊,发射箭矢,偶尔还用留下的少量霹雳器械进行轰击,制造出大军攻城的假象。郭淮、陈泰站在壶关城头,望着下方“声势浩大”的蜀军,虽觉其攻势不如以往凌厉,但见其营寨连绵,旌旗招展,也不敢断定蜀军主力已去,只能严令守军提高警惕,不敢轻易出关。
马铁、马承的骑兵则在广阔的区域机动作战,清扫魏军斥候,打击小股运输队,有效地遮蔽了姜维、邓艾主力的行动。
经过近二十天的艰苦跋涉,姜维、邓艾率领的奇兵,如同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上党盆地北部的涅县附近!
涅县守军毫无防备,一触即溃。蜀军迅速攻克涅县,获得了宝贵的粮食补给和休整机会。消息传开,整个上党北部震动!
姜维、邓艾毫不迟疑,立刻按照预定计划,分兵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