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入彀(1 / 2)

刘苍邪统领的千人士兵,押送着“两千余名农夫”与大批粮草,赶往长清。路经关卡时,一小队军容整肃的士兵拦住了去路。“何人部属?所运何物?”为首军官按刀喝问,声色俱厉。此时,赵贵不慌不忙地从刘苍邪身后策马而出,淡笑道:“王老弟,不认识我啦?”那军官凝神一看赵贵面容,脸上厉色瞬间消融,恭敬地侧身让道:“原是赵统领,请过!”

济北县前线的武阳军大营。中军大帐内,炭火驱散了寒意,却驱不散高鉴眉宇间凝结的凝重。他与张定澄相对而坐,面前摊开着标示着敌我态势的舆图,两人就下一步的兵力调动和可能的战局演变已商议了近一个时辰。

“王薄收缩防线,依托济北县城墙与我军对峙,摆明了是想拖延时间,消耗我军锐气,同时等待可能的变数,或是……”张定澄手指点在济北县的位置,沉吟道,“我军若强攻,伤亡必大;若长期围困,则如主公所忧,恐误春耕,后勤亦难以为继。眼下,破局的关键,似乎全系于苍邪那一支奇兵身上了。”

高鉴默然点头,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东方。刘苍邪部如同石沉大海,已经数日没有确切消息传来。在这茫茫雪原之上,三千五百人的生死、行动的成败,都变成了未知数,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他正欲开口,帐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报——!”亲卫都尉的声音带着一丝不寻常的紧迫,“卢县有紧急军情送到!是八百里加急!”

高鉴精神一振,霍然起身:“快呈上来!”

一名风尘仆仆、满脸冻疮的信使被引入帐内,他单膝跪地,从贴身的油布包裹中取出一封火漆密封的信函,双手高举过顶。高鉴接过,迅速拆开,目光急扫而过。

信是刘苍邪写的,笔迹略显潦草,显然是在极度匆忙和紧张的情况下书写。信中简要叙述了他们遭遇大雪,原定突袭历城的计划因行军困难和可能暴露而被迫放弃。但刘苍邪随即笔锋一转,禀报了其大胆的应变——他们已趁雪夜守备松懈,一举袭取了祝阿!更令人心惊的是,刘苍邪在信中提出,他打算利用缴获的敌军衣甲旗帜和俘虏的赵贵,伪装成王薄军押送粮草的队伍,前往长清,意图烧毁王薄囤积在那里、供应前线大军的关键粮草!

高鉴看完,深吸了一口凛冽的空气,将信件递给身旁神色关切的张定澄,沉声道:“苍邪……果然行险!然,此计若成,确是一招绝杀!”

张定澄快速阅毕,脸上先是闪过惊愕,随即化为浓重的忧色。他猛地站起身,几步走到悬挂的巨幅地图前,手指精准地找到“长清”的位置,语气急促:“主公,苍邪此计虽妙,然风险极大!长清乃王薄粮道枢纽,守军再少,也绝非毫无防备。一旦其伪装被识破,三千五百精锐陷于城内,后果不堪设想!而且,即便他们成功得手,烧了粮草,也必会引来王薄军的疯狂反扑和追击!”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长清与济北县、历城之间快速划动,脑中飞速推演:“我们必须立刻做出应对!王薄若得知长清遇袭,只有两种情况:一是粮草被毁,立刻从济北县撤军,回到历城再打;二是粮草未被毁,派遣精锐骑兵,不惜一切代价追击、围歼苍邪部,夺回或保护剩余粮草,同时稳固济北防线。”

张定澄转向高鉴,目光锐利:“末将建议,我军应立即做好两手准备!第一,命令前线各部,尤其是游骑斥候,加大侦察力度,严密监控济北县王薄主力的动向,一旦发现其有撤退迹象,立刻咬住,伺机追击、骚扰,扩大战果!第二,即刻从卢县、平阴等地,抽调一支机动的骑兵部队,由得力将领统率,预先向长清以西、济水沿岸的关键节点运动。无论苍邪是否是得手后,还是未得手后的被迫撤离,这支骑兵便可接应他们,阻击可能的追兵!”

高鉴凝视着地图,眼神闪烁不定。张定澄的分析切中要害。刘苍邪这把尖刀已经插出去了,而且插向了敌人最致命的软肋。现在,他需要做的,就是为这把可能搅动全局的尖刀,准备好撤出的通道和应对敌人反扑的盾牌。

“就依定澄之见!”高鉴决断道,“立刻传令卢县王云垂,着他速调所有的骑兵,由……由鞠靖统带,即刻出发,秘密运动至济水西岸,重点关注自长清方向渡河西撤的通道!我会与他会合,不惜代价,也要接应刘苍邪部安全返回!同时,传令前线各军,提高戒备,准备应变!”

命令迅速被书写、用印,由快马信使分头送出。大营内的气氛,因这封远方来的军报,陡然变得更加紧张和充满期待。所有人的目光,似乎都穿越了时空,投向了那座名为长清的城池。

与此同时,经过两日在深雪中的艰难跋涉,刘苍邪和他的“伪装大军”,终于抵达了长清城外。

连续的大雪使得道路难行,原本一日的路程,他们足足走了两天。这也给了刘苍邪更多的时间来完善他的计划,反复演练可能遇到的各种盘查和应对之策。队伍前方,是几十辆装载着粮袋的大车,由那些身穿破烂民夫服装的武阳军士卒押运。中间是骑着马、穿着王薄军低级军官服饰的刘苍邪、冯禹等核心将领,以及被“亲兵”紧紧簇拥在中间、面色惨白如雪的赵贵。队伍后方,则是大部分换上了王薄军衣甲、默默行军的武阳军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