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赘婿,开局签到绝世兵法 > 第207章 补漏的人不说破

第207章 补漏的人不说破(1 / 2)

连绵旬月的暴雨,终于化作一场吞噬天地的狂怒。

京畿以南,白马谷。

山洪如脱缰的野兽,咆哮着冲向依山而建的村落。

村民们赖以为生的那道老旧堤坝,在浑浊的洪流面前瑟瑟发抖,一道狰狞的裂口正在被疯狂撕扯、扩大。

“快!堵上!用沙袋!”

“木桩!把木桩打下去!”

村长嘶哑的吼声被风雨撕碎,村民们扛着沙袋,抬着门板,甚至抱出自家的棉被,像一群无助的蚂蚁,试图用血肉之躯阻挡天威。

然而,他们的所有努力都陷入了一种狂乱的徒劳。

沙袋被瞬间吞没,木桩如牙签般折断,棉被更是连个水花都未曾激起。

缺口越堵越大,绝望像瘟疫一样在人群中蔓延。

在所有人乱作一团的堤岸下游,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流浪匠人,正静静地蹲在泥水里。

他就是陈默。

他没有看那处正在崩溃的缺口,目光反而死死盯着奔涌的水流本身。

他的双眼,仿佛能穿透浑浊的泥浆,看到水底大地的脉络。

片刻之后,他眼底闪过一丝了然。

不是破了,是堵了。

常年的冲刷,主河道早已淤积偏移,洪水本能地寻找着新的出路,而这道老堤的薄弱处,恰好成了它选中的宣泄口。

强行堵截,只会激怒它,让它用更狂暴的力量撕开一切。

陈默一言不发,默默站起身,从一户被冲垮的农舍废墟里,拾起一把半截的铁锹。

他没有走向那处哭喊震天的缺口,而是逆着所有人的方向,来到下游约莫三丈远的一片荒地上。

“噗嗤!”

铁锹深深插入泥地。

他开始挖,不快不慢,每一锹都带着一种奇异的韵律。

他不是在挖一道深沟,而是在削出一道平缓的斜坡,一个温柔的邀请。

几个被大雨吓得瑟瑟发抖的孩童好奇地看着他。

“你们,”陈默头也不抬,声音不大,却清晰地穿透雨幕,“去那边,把那些被冲断的枯树枝都搬过来。”

孩童们下意识地动了起来。

在陈默的指挥下,他们将一根根长短不一的枯枝,顺着水流的方向,斜斜地插入那道新开的缓坡前。

很快,一道简陋却有效的导流栅栏初具雏形。

奇迹发生了。

当那道缓坡与主河道连通的瞬间,狂暴的洪水仿佛找到了一条更舒适、更顺畅的“回家路”,一小股水流被轻柔地引导了过去。

随着引流的水势渐大,原本冲击主堤坝的洪峰主力,竟被悄无声息地分化、削弱。

那处原本越堵越溃的缺口,在失去了最狂暴的水流冲击后,涌入的泥沙开始自然沉淀、淤积。

洪水的力量,从破坏者,变成了自我修复的工匠。

水位缓缓下降。

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农最先发现了这诡异的变化,他顺着水流找到正在加固导流栅的陈默,浑浊的眼球里满是震撼与不解:“后生……你这是……这是什么仙法?”

陈默直起身,抹了一把脸上的泥水,露出一个憨厚的笑容。

“大叔,不是补洞。”他指着那渐渐平息的水流,轻声道,“是给水,找一条它自己想走的路。”

当夜,雨歇。

陈默没有接受村民们的盛情款待,只在村口那块被山洪冲刷得光滑如镜的石壁上,用一块尖石,刻下了一幅简易的引流图示。

在通常该署名的位置,他顿了顿,只画了一口小小的、正冒着袅袅炊烟的锅。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新朝都城,一座名为“工治院”的新设官署内,气氛凝重如铁。

苏清漪一袭素衣,静坐首席。

她受邀前来,评议一项关乎国本的重大提案——由工部尚书牵头,计划耗费三百万两白银,动用五十万民夫,在三年内,将大周境内所有老旧水利系统全盘推倒,重建为新式标准堤坝。

面对工部官员们慷慨激昂的陈词,苏清漪不置可否。

待他们说完,她才缓缓开口,声音清冷:“取各地近五年来,民间自发修缮水利之案例汇编。”

侍从很快呈上一摞厚厚的卷宗。

苏清漪一页页翻阅着,指尖在那些粗糙的纸张上轻轻划过。

忽然,她的动作一顿。

卷宗上记载,南方某县,数名老农在应对连年旱涝时,并未改动主渠,仅在各条支流处,设置了一种名为“活络堰闸”的奇特装置。

此物以竹节与粗麻绳索制成,结构简单,却能随水位升降。

旱时,挡板落下,蓄水入田;涝时,水流过猛,会自动冲开脆弱的绳结,泄洪而去,待水位回落,又能轻易修复。

看着那熟悉的结构图,苏清-漪清冷的眸子里,泛起一丝微不可察的温柔。

这分明是当年陈默为安置流民,在难民营里设计的“弹性导流槽”的演化版!

那个只为让一群快饿死的人能喝上干净水的临时发明,如今竟在民间开出了花。

她合上卷宗,站起身,目光扫过满堂重臣。

“诸位大人总想着建一座前无古人、万世不移的丰碑。”她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敲在众人心上,“却忘了,那些缝缝补补了百年的老东西,它们还能喘气,还会咳嗽。真正的治水,不在于推倒重来,而在于听见它咳嗽的时候,及时递上一口热汤。”

“本宫提议,将‘重建案’,改为‘百渠复脉计划’。”她一字一顿,掷地有声,“削减七成预算,不征一民夫,转而成立‘水利勘察使’,将经费直接下拨至各乡各村,专用于资助、奖励那些来自民间的微调与维护之法。”

提案最终被通过。

苏清漪走出工治院时,恰有一缕阳光穿透云层,她仿佛看到,那一条条古老的河渠,如同沉睡的巨龙,正缓缓舒展筋骨,准备再次呼吸。

北境,风雪高原。

柳如烟一身劲装,正阻止一群愤怒的牧民拆毁他们祖传的“风语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