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赘婿,开局签到绝世兵法 > 第181章 谁把春天折成了纸船

第181章 谁把春天折成了纸船(2 / 2)

这碗黑汤里,竟包含了七种最常见的草药,看似杂乱无章,配伍却精妙到了毫巅!

七种药力彼此中和、催发,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药性,竟能同时化解山中毒瘴、蛇蝎之毒、腐肉之毒三种剧毒!

这等配方,就算是影阁的药王,也未必能想得出来!

“这方子,从何而来?”她沉声追问。

妇人从床下摸索了半天,掏出一本用兽皮包裹、早已破旧不堪的手抄本。

书的封面,用烧黑的木炭写着六个歪歪扭扭的大字:《灶台兵法·续篇》。

柳如烟瞳孔骤缩,颤抖着手翻开扉页,一行清秀却又带着一丝玩世不恭的字迹映入眼帘:

“献给所有不敢先动筷子的母亲。”

她的心像是被狠狠揪了一下。

翻到其中一页,赫然记载着“砒霜误食急救法”——取新鲜鸡蛋清、灶心黄土、三岁以下男童之便三物调和灌服,可保一时性命。

这……这不正是当年在宰相府,陈默情急之下救治被下了砒霜的苏清漪时,所用的那个土方子吗?!

他竟将这些零散的、被视为“上不得台面”的救命之法,整理成册,用一种最朴素的方式,流传在了这最需要它们的地方。

柳如烟默默合上书,小心翼翼地将其收入怀中。

回到影阁,她破例将这本民间手抄本,纳入了只有阁主才能翻阅的“禁典库”。

但在库门规章的末尾,她亲手加注了一条全新的规矩:

“凡救命之术,永不设禁。”

与此同时,黄河大堤,避灾仓工地。

工部最年轻的侍郎程砚,正对着图纸愁眉不展。

按设计,修建一座标准的避灾仓,需青砖十万块,熟练工匠三百人,工期至少三月。

如今大灾刚过,百废待兴,哪里去找这么多的人力和物料?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一份来自地方的急报让他眼前一亮。

某村落,竟以废旧的破窑洞为基础,仅仅用了十天时间,便改造出了一座“冬暖夏凉、可抗强震”的新式地窖粮仓。

其法,是在窑洞内壁与新砌的砖墙之间,填充了厚厚一层稻壳、草木灰和碎陶片的混合物。

程砚当即赶往学校。

主持改造的,竟是一个无法言语的哑巴少年。

少年见他来了,兴奋地用手比划着,又在地上画图。

“他说,空能藏热,软能挡震。”一旁的村长翻译道。

“空能藏热,软能挡震……”程砚如遭雷击!

这不正是传说中“默公”所创《伏营听地法》里,用于构建野战工事的“隔震空腔术”的民用版本吗?!

只是那精妙的机关结构,被替换成了最廉价、最随处可见的废料!

他当即下令,废除原有的繁琐图纸,在全国推广这种“三废建仓法”(废土、废陶、废布)。

在他的奏折结尾,他如此写道:“臣以为,大匠之智,不在工部庙堂,而在每一块不愿倒塌的墙上。”

中州古道,一个小镇市集。

“都让开!都让开!”

一辆受惊的马车冲入人群,瞬间引发了踩踏。

游侠李昭阳刚想拔刀制止,眼前的一幕却让他停下了动作。

那些平日里斤斤计较的商贩们,竟没有一个四散奔逃。

他们像是演练了无数次一样,迅速地手拉手,结成一个个坚固的“人链护圈”,将妇孺老弱护在中央。

“三角稳阵!缓步退出!”一名货郎扯着嗓子大吼。

人群竟真的在混乱中形成了一个个移动的三角阵型,彼此掩护,有序地向外疏散,伤亡被降到了最低。

事后,李昭阳拉住那名货郎,满脸惊异地询问。

货郎擦了把汗,笑道:“嗨,这算啥。去年闹蝗灾,有个好心人半夜在镇口的影壁墙上画了这阵法,还留了句话,叫‘别慌,慢慢走’。大伙儿觉得有用,就记下了。”

李昭阳心中剧震。

他戎马半生,一眼就看出,这“三角稳阵”分明是军中最精锐的“破锋阵”的简化版!

真正的兵法,不是用来杀人的,而是用来救人的!

他当夜无眠,就着月光,奋笔疾书,写下了一部《民防十三式》,主张将所有复杂的军事阵型,全部简化为普通市井小民都能学会的自救之法。

在书的序言里,他写道:“真正的长城,非由砖石筑成,而是由千万双绝境中依旧紧握的手筑成。”

春雨绵绵,笼罩着深山。

一间孤零零的茅屋外,陈默坐在屋檐下,不紧不慢地修补着一个破旧的竹筐。

雨幕中,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少年,跌跌撞撞地跑来,在他门前“扑通”一声跪下。

他浑身湿透,却死死地怀里抱着一卷同样湿透了的图纸。

那正是《缩地成寸》的残篇拓本。

“先生……有人出千金买它……我……我没卖,我怕丢了……”少年声音发颤,不知是冷还是怕。

陈默没有说话,只是将他扶进屋,接过那卷冰冷的图纸,默默地在炉火边烘干。

然后,在少年惊愕的目光中,他将那卷价值千金的绝世功法,随手投入了熊熊燃烧的炉膛。

火焰升腾的刹那,墙壁上被映出了一片奇异的光影。

那并非文字,而是一幅由无数光点构成的田间小径图,阡陌交通,蜿蜒着通向四面八方。

少年看得痴了。

次日清晨,他从温暖的草堆里醒来,发现身边多了一双崭新的草鞋。

鞋底压着一片晒干的树叶,叶脉在晨光下清晰可见,仿佛就是昨日墙上那幅地图的缩影。

他拿起树叶,只见上面用炭笔烙着一行小字:

“走的人多了,就成了法。”

一年后,皇城,星台。

焕然一新的“民智回响池”前,程雪一袭黑袍,神情肃穆。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校验之期。

这一年来,天下安定,百业复兴,那些曾经困扰朝堂的难题,仿佛都在一场无声的春雨里,被悄然化解。

她伸出手,轻轻按在冰冷的水晶阵列之上。

“启动校验。”

随着她的命令,整座大殿微微一颤,巨大的水晶池开始发出低沉的嗡鸣。

池底,那片曾代表着整个大周疆域的浩瀚星图,再次浮现。

只是这一次,那无数代表着人间烟火的光点,似乎比一年前明亮了数倍,连接彼此的光脉也愈发粗壮、坚韧,如同一条条奔流不息的星光之河。

程雪凝视着这幅壮丽而温和的画卷,心中没有半分轻松,反而升起一丝前所未有的凝重。

她知道,这庞大网络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脉动,都在讲述着一个故事,一个关于消融与重生的故事。

她缓缓闭上眼,在心中低语。

“一年了,陈默。这一次,你又会给我一个什么样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