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376章 夏税稽征,西风送鸿

第376章 夏税稽征,西风送鸿(1 / 2)

公元前186年汉文帝二年农历七月下至八月

七月的北地,盛夏的气息达到顶峰。烈日如火,灼烤着广袤的原野,空气中弥漫着谷物成熟特有的醇香与泥土蒸腾出的热浪。田野里,金黄的粟浪翻滚,穗头低垂,沉甸甸地预示着又一个丰年的到来。湟水奔流,水量因高山融雪而达到极盛,汹涌的河水滋养着两岸的土地,也为即将到来的夏收夏种提供着充沛的水源。狄道城外,官道两旁的杨柳枝叶繁茂,绿荫浓密,为往来行人提供着难得的清凉。随着夏粮日渐成熟,北地郡一年中仅次于春耕的繁忙时节——夏收与夏税征收,即将拉开序幕。这是检验一年劳作成果、充实府库、维系郡国运转的关键时刻。然而,今年的夏税征收,背景却与往年有所不同:去岁冬及今夏连续两场与匈奴的大规模战事,虽均以胜利告终,但军费消耗巨大,阵亡将士的丰厚抚恤、边境关塞的修复、以及流民的安置,无不依赖于府库的支撑,使得今年的税赋收入显得尤为重要。靖王李凌深知,夏税征收能否顺利、公平地完成,不仅关乎郡国的财政命脉,更直接影响到战后的民心稳定与统治根基的巩固。他必须确保这一过程高效、公正,既能满足郡国用度,又不至过度盘剥,激起民怨。与此同时,西域方向经由绝密渠道,传来了关乎北地未来战略布局的重大进展;而匈奴新败之余,其内部动向与对外策略,也通过边境斥候与隐秘眼线,传递回狄道;甚至遥远的长安未央宫内,关于北地连番大捷的议论与随之而来的微妙态度变化,也悄然影响着边疆的局势。多条线索,在这盛夏时节交织汇聚,要求李凌在督导内政的同时,仍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世子李玄业在经历了战时常设性后勤调度与战后抚恤安置的历练后,被赋予了参与夏税征收督察的新任务,开始接触国家机器运转中最核心也最敏感的财政税收领域,其治理能力的培养进入了更深层次的实践阶段。

八月初一,狄道郡府大堂。一年一度的夏税征收动员会议如期举行。长史周勃主持,户曹、仓曹、法曹、以及各县令、丞、尉等主要官员济济一堂,气氛严肃。世子李玄业亦在旁听席就座。

周勃首先禀报了今岁夏粮的总体情况:“王爷,诸位同僚,今岁托上天庇佑,王爷洪福,加之去岁水利兴修、今春精耕细作,我北地郡夏粮大熟!初步估产,较去岁丰年犹增半成以上!此乃军民同心,勤勉劳作之果,亦是我郡国稳固之基!”

堂内响起一阵轻微的赞叹与欣慰之声。连番战事之后,一个丰收年景的意义尤为重大。

李凌微微颔首,面色沉静:“丰收可喜,然,需知‘粟米虽丰,取之有道’。夏税征收,事关国计民生,关乎战後重建、军备维持、官吏俸禄、乃至朝廷岁贡,万不可等闲视之。勃兄,征收方案可已拟定?”

周勃呈上一卷简册:“回王爷,已会同户曹、各县令,依据核实之田亩、丁口册籍,拟定今岁夏税征收额度与细则。仍循旧制,按‘三十税一’征收田赋,口赋、算赋、更赋等依律计征。然,鉴于去岁战事,阵亡将士家眷、伤残士卒及流离失所之民,已依王爷令,予以不同程度减免。各县额度均已核定,请王爷过目。”

李凌仔细审阅着简册上的数字,不时询问细节:“去岁新垦荒地,免税期可曾落实?军属优免,可曾逐户核对?市租关税,近期可有调整?有无胥吏趁机加征摊派之可能?”

户曹掾及各县令一一作答,李凌听得极为认真。

最终,他合上简册,肃然道:“方案甚妥,便依此执行。然,需再三强调:征收过程,务必‘公平、公开、便民’!”

他目光扫过全场官员,语气转为严厉:“一、各县必须将每户应缴税额、缴纳时限、缴纳方式,在乡、亭、里各级张榜公布,晓谕众知,绝不准暗箱操作!”

“二、严令各级胥吏,必须依律征收,绝不准巧立名目,额外加派,盘剥百姓!凡有勒索、摊派、量器不准者,一经查实,无论官职大小,立斩不赦!其上官,连坐治罪!”

“三、郡府将派遣御史,明察暗访,分赴各县巡查督税!重点稽查是否有贪墨、不公之情事。设置‘投函’,允百姓申诉冤屈。”

“四、对确因灾、病、战祸致贫,难以完税之民户,可由里正、乡啬夫核实,报县丞批准,申请缓交或减免,不得刁难。”

“五、征收所得,需及时清点入库,账目清晰,定期上报,绝不允许挪借、截留!”

“总之一句话,”李凌总结道,“要让百姓缴得明白,缴得放心!让我北地府库,收得清楚,收得干净!此战之後,民心尤为珍贵,绝不容许税赋之事,寒了百姓之心,损了官府之信!”

“臣等(下官)谨遵王命!定当秉公执法,不负王爷所托!”众官凛然应诺,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与责任。

李凌又特意看向李玄业:“业儿,税赋乃国之血脉,亦是最易滋生腐败、引发民怨之处。你随周世伯,参与此次巡税御史团,亲赴一县,实地查看征收过程,学习如何确保赋税公平,如何体察民情,如何甄别吏治优劣。此事关乎根基,你需用心体会。”

“儿臣明白!定当细致观察,秉公核查,不负父王期望!”李玄业郑重应答。他知道,这是父亲让他深入了解国家财政运作、体察基层吏治民情的又一重要安排。

“系统提示:宿主于战后关键期高度重视税赋征收,展现出“富民”与“强国”并重的治理理念,通过严格程序与强力监督确保财政汲取的公平性与效率,将经济政策与民心向背紧密结合…宿主状态:内政管理聚焦于战后恢复与统治合法性巩固,统治策略更趋精细化与人性化,继承人通过参与核心财政监督,深入理解国家治理的经济基础…”

动员会后,北地郡的夏税征收工作全面展开。各县乡村,官府贴出了醒目的告示,书吏们大声宣读着纳税须知。粮仓前,排起了缴纳粮谷的队伍;市集里,设置了收取市租的税亭。由于去岁丰收,加之战事胜利带来的安定感,百姓缴纳赋税的积极性普遍较高。但李凌所担忧的吏治问题,仍偶有发生。

八月上旬,李玄业随同一支由御史大夫带队、数名精干书吏组成的巡税组,前往狄道以西的安故县进行督察。他们并不声张,而是直接深入乡里,随机抽查粮仓的度量衡器是否准确,询问农户实际缴纳数额与官榜是否一致,暗访是否有胥吏吃拿卡要。在一个乡,李玄业亲自发现一名税吏在称粮时做了手脚,暗中使用灌了水银的秤砣,克扣百姓粮谷。他立即下令将其拿下,经审讯,此人还曾向几户贫苦人家勒索“辛苦费”。李玄业依照父王严令,当场请示御史大夫后,将该吏就地正法,并将其罪行张榜公布,所克扣钱粮加倍退还农户。此事迅速传开,极大地震慑了各地胥吏,百姓则拍手称快,称赞王府公正严明。

通过这次亲身经历,李玄业深刻理解了父亲为何对税赋征收如此重视,也对“吏治清明”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有了切肤之识。他将在安故县的见闻与处理过程详细记录,回禀父亲。李凌阅后,颇为满意,勉励道:“业儿,能于细微处察奸,并果断处置,甚好。为政者,既需宏图大略,亦需明察秋毫。一秤一尺,关乎百姓温饱,更关乎朝廷威信。”

就在李凌父子专注于内政之时,八月中,郡丞公孙阙带来了两份至关重要的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