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依旧来自西域,是死士张骞冒死传回的加密书信,内容极为惊人:
“王爷!张骞密报:乌孙王子军须靡,在得到我第二批援助后,实力有所恢复,近期联合其母族势力,成功击退了其叔阿莫里的一次大规模进攻,暂时稳住了阵脚!其对我态度大为转变,主动提出,愿与北地结为‘兄弟之邦’,共抗匈奴。更令人意外的是,他竟提出,愿将其年仅十岁的妹妹‘细君公主’(虚构人物),许配给世子为妻,以固盟好!其意在通过联姻,将我北地更深地绑定在其战车上,获取更稳定、更大量的支持。张骞未敢轻易答复,特飞马请示王爷决断!”
李凌闻报,瞳孔微缩,沉吟良久。乌孙主动提出联姻,此乃重大战略转机,意味着军须靡已从最初的疑虑观望,转向主动寻求战略合作。若成,则北地“西进经略”将获得一个强大的支点,真正实现“以西制胡”。然,此事亦风险巨大:世子年幼,政治联姻关乎国体;若答应,则北地与乌孙绑定,与匈奴矛盾将彻底激化,再无转圜余地;且朝廷对此等边藩与外邦联姻,态度莫测。
“子通,你如何看?”李凌问道。
公孙阙谨慎道:“王爷,此乃机遇,亦是险棋。军须靡急于借我之力,其心可鉴。然,联姻若成,我西进战略将获突破,乌孙可成我藩屏。然,需防其日后坐大,反噬其主。且朝廷方面……”
李凌目光闪动,决断道:“机遇难得,险中求胜!可初步应允其结盟之意,对联姻之事,表示‘乐见其成’,然需以‘世子年幼,需禀明朝廷,依礼制行事’为由,暂缓具体婚期。当前重点,是加大对其实际支持,助其顶住阿莫里与匈奴压力,巩固其实力。可答应增派工匠,提供更多铁料、药材。但务必通过张骞,向其严明:我助其复国,其需承诺,永为汉家西陲藩属,共御匈奴,并保证我商路安全畅通。具体条款,可由张骞与之细商,报我定夺。”
“王爷英明!如此既抓住机遇,又预留余地,更以实利换承诺!”公孙阙叹服,“臣即刻密令张骞依此方略行事!”
第二份密报则关于匈奴:潜伏漠南的暗桩回报,匈奴右贤王因连续两次南侵失利,尤其是今夏朔方之败,伤亡惨重,在部族中威望大跌,已遭单于庭申饬。其内部不满之声日涨,短期内恐无力再组织大规模南犯,可能将更多精力转向巩固内部、以及向西压迫乌孙、西域以弥补损失。
“哼,胡虏亦有今日!”李凌冷笑,“然,困兽犹斗,不可不防。令赵破奴,边境防务不可松懈,尤其要防范其小股精锐的报复性偷袭。同时,可将此消息,‘不经意’地透露给河西羌胡,使其知匈奴势衰,更坚定与我合作之心。”
“诺!”
八月下,夏税征收进入尾声。总体而言,过程顺利,府库收入大增,民心较为平稳,吏治在高压监督下也显得较为清明。然而,一份来自长安的常规公文,却引起了李凌的警觉。公文是丞相府转发的一份御史大夫关于“边郡用度”的奏疏抄件,其中虽未点名,却隐晦提及“今有边郡,连岁兴兵,虽云御侮,然耗用浩繁,恐非长久之计”,建议朝廷“核验边郡军费,明定额度,以节国用”。
“勃兄,子通,你们看,”李凌将公文示与周勃、公孙阙,“长安已有微词矣。连番大捷,虽振国威,然亦招猜忌。有人开始担心我北地坐大,或耗空府库了。”
周勃皱眉道:“王爷所虑极是。此虽非明旨斥责,然警示之意已明。我北地连年征战,确需休养生息,积累国力。然,匈奴威胁未除,边备亦不可松。”
公孙阙道:“此亦提醒我等,与乌孙往来,需更加隐秘谨慎。联姻之事,万不可急于求成,需待时机成熟,并寻得妥当方式禀明朝廷,以免授人以柄。”
“嗯,”李凌颔首,“我北地身处夹缝,外有强胡,内有猜忌,行事需如履薄冰。今后一段时日,对外,对匈奴以稳固防御为主,暂不主动大规模出击;对内,加大力度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广积粮秣,示朝廷以富足安宁之象,而非穷兵黩武之态。西域之事,稳步推进,但务必隐秘。待我根基更厚,实力更强,方能有更大作为。”
“臣等明白!”
八月底,夏税全部入库,账目清晰,库府充盈。李玄业完成了巡税任务,向父亲呈交了一份详实的报告,其中不仅记录了问题,更提出了若干完善税制、防止吏弊的建议,显露出其思考的深度。李凌对其越发满意。
盛夏渐逝,秋风初起。北地郡在靖王李凌的统领下,平稳度过了夏税征收的关键时期,内部统治更加稳固。西域战略迎来重大突破,虽伴随风险,却前景可期。外部压力暂时减轻,然朝廷的微妙态度提醒着李凌需时刻保持清醒与谨慎。世子李玄业在财税领域的实践,使其治理能力再上新台阶。狄道城内外,一片繁忙过后的宁静与充实,为接下来的秋收冬藏做着准备。而来自西方的联姻提议,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其涟漪正悄然扩散,预示着北地的未来,将与那片遥远的土地,产生更加深刻的联系。
“史料记载”
*官方史·汉书·食货志:“(文帝时)……乃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
*家族史·始祖本纪:“文帝二年夏,北地夏粮丰稔,凌公严督税赋,吏治肃然,府库益充。适时,乌孙军须靡遣使请盟,有意联姻。凌公慎谋远略,羁縻以待。朝廷微有猜疑,凌公内修政理,外示恭顺。世子玄业巡税安民,见识益广。”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上帝理财以安邦,西极献盟通好,圣嗣明察秋毫,圣域根基深固。”
*北地秘录·凌公夏税:“李凌重赋税之公,督征有力,西盟有突破,朝廷生微澜,世子习政知微,北地处丰足而愈谨。”
(第三百七十六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