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88年汉后少帝刘弘元年农历三月中旬至下旬
三月的狄道,春意渐浓,但比春风更早抵达这座边陲重镇的,是来自长安的、带着帝国中枢威严与审视的朝廷巡边御史田仁。三月十五,午后,阳光正好,但空气中弥漫的肃穆与紧张,却比冬日寒风更刺骨。北地郡以最高规格的礼仪,迎接这位代表太后与新帝意志的钦差。靖王李凌亲率郡府所有六百石以上官员,身着整齐的朝服,出北门五里,于官道旁设香案,静候天使驾临。世子李玄业亦身着特制的小号礼服,紧随父亲身侧,小脸紧绷,目光中既有好奇,更有与年龄不符的肃然。当田仁的仪仗——绣衣持戟的骑士、皂盖朱幡的安车、捧着节钺印绶的属官——出现在地平线上时,整个迎接队伍的气氛瞬间凝重到了极点。鼓乐声中,车驾停稳,御史田仁,一位年约四旬、面容清癯、目光锐利如鹰的官员,在属官的搀扶下缓步下车。李凌率众上前,依礼参拜,山呼“恭迎天使”,言辞恭谨,姿态谦卑,无可挑剔。田仁面无表情,例行公事地宣读了太后的慰问诏书,对北地郡“恪尽职守、屏藩西陲”表示嘉勉,随后便在李凌的亲自引导下,入城前往早已备好的行辕下榻。这场初见,平静得近乎平淡,但双方都清楚,这仅仅是暴风雨来临前短暂的寂静,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的数日,御史行辕成为了狄道城事实上的权力中心。田仁展现出其“酷吏”本色,巡视日程安排得紧密而高效。在长史周勃的全程陪同下,他首先视察了郡府各曹署,仔细查阅了近年来的户籍、田亩、赋税、刑狱等文书档案,对关键数据反复核对,询问细节之苛刻,令经验老道的周勃都时常冷汗涔涔。然而,北地郡府在李凌的提前部署和周勃的精心打理下,账目清晰,条理分明,虽偶有边郡特有的疏漏之处,但整体吏治之清明、行政之高效,远远超出了田仁对边陲之地的想象,令他挑不出大的错处。随后,田仁视察了狄道城防。都尉赵破奴全身甲胄,亲自引导解说。城墙上,守军盔明甲亮,器械齐全,哨卡严密,巡逻有序;武库中,刀枪如林,箭矢堆积如山,保养得宜;尤其当田仁“偶然”看到不久前对朔方残部“自卫反击”战中缴获的敌军旗帜和将首时,赵破奴适时地汇报了那场“小规模遭遇战”的经过,言辞间充满了对朝廷的忠诚与守土的责任感,既展示了军威,又丝毫不显跋扈。田仁仔细查看了敌军首级和旗帜,询问了战斗细节,赵破奴对答如流,合情合理。田仁面上依旧不动声色,但眼底深处,却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讶异与凝重。
【系统提示:宿主成功应对中央政权的高规格巡视,通过精心准备与滴水不漏的展示,将外部政治压力转化为彰显治理成效与军事实力的平台,展现出极高的政治智慧与组织能力…宿主状态:于关键政治考核中从容不迫,细节掌控臻于化境,统治合法性在权威审视下得到进一步确认与提升…】
然而,田仁此行,显然并非只为观风问俗。在公开巡视之余,他的随行人员——那些看似普通的书吏、护卫——却以各种名义,活跃在狄道城的各个角落。他们或“体察民情”,深入市井,与商贩、农夫攀谈,打听官声民怨;或“拜会故旧”,接触郡府中下层官吏,旁敲侧击;甚至试图接近军中低阶军官,探听虚实。这一切,自然都在郡丞公孙阙布下的严密监控网络之中。每日夜深,行辕灯火熄灭后,公孙阙都会将当日各方线人汇总的情报,秘密呈报给李凌。
“王爷,田仁带来的这些人,确是精锐。打听之事,多围绕王爷与长安诸公有无私下往来、军中钱粮实额、去岁大战缴获分配、乃至……世子殿下日常言行等。”公孙阙低声禀报。
李凌闻言,冷笑一声:“果然如此。王太后这是不放心我等边将啊。勃兄那边如何?”
“周大人应对得当,账目经得起反复推敲。赵将军也约束部下,无人敢妄言。至于民间,王爷治下,百姓虽苦于边患,但对王府颇多称颂,田仁的人探不到什么不利之言。只是……”公孙阙略有迟疑。
“但讲无妨。”
“只是,今日有线报,田仁的一名贴身书吏,似乎对城中几家与关东有贸易往来的大商号颇为留意,还特意询问了近来有无齐地、楚地的陌生商队到来。”
李凌眼中精光一闪:“关东……看来,齐楚诸侯的动向,长安并非一无所知,甚至可能已疑心到我北地头上。子通,对此,你有何应对之策?”
公孙阙沉吟道:“王爷,堵不如疏。既然他们想查,我们便让他查,但查到的,需是我们想让他知道的。臣已安排妥当,那几家商号的人,知道该如何回话。至于关东商队……近日确有一支来自齐地的皮货商队抵达,其背景干净,交易合法,正好可让田仁的人‘无意中’发现,坐实我北地仅与关东有正常商贸往来,并无私下勾连。”
“善!”李凌点头,“就依此计。此外,可再添一把火。明日,安排田仁‘偶然’听到几名老卒闲谈,内容要‘恰好’提及去岁大战惨烈,感念朝廷(先帝)恩德,庆幸如今有新君太后主持大局,边关可安。言辞要质朴,感情要真挚。”
“臣明白!”公孙阙心领神会,这是要反向塑造北地军民“忠君爱国”的形象。
就在李凌与田仁进行着这场无声的暗战之时,一场原本不在计划内的“考验”,悄然降临到世子李玄业身上。三月二十,田仁提出要视察郡国学,观摩学子课业。郡国学乃郡中最高学府,培养吏员之所,其风貌亦能反映一地文教水平。周勃自然精心准备。然而,在视察过程中,田仁似乎对安静侍立在李凌身侧、神情专注的李玄业产生了兴趣。
“靖王殿下,这位想必就是世子了?”田仁目光转向李玄业,语气平淡,却带着审视的意味。
李凌心中一凛,面上含笑:“正是犬子玄业。年幼无知,带他出来见见世面,让御史见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