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北地郡全力准备迎接朝廷御史的同时,外部环境再起波澜。二月末,公孙阙接连收到两条重要密报。
其一,来自河西。休屠部首领再次密报,关东齐王刘襄的使者并未死心,反而加大了联络力度,不仅再次试探河西态度,更隐晦地询问能否通过河西渠道,与北地靖王取得直接联系,言辞间对王氏专权的不满已近乎公开,并暗示若天下有变,希望共举大事。
其二,来自朔方边境。赵破奴派出的斥候发现,溃退至阴山以北的虫圭残部,近期活动频繁,似有重新集结的迹象,并与北方的匈奴残部(稽鬻部败退后的小股势力)有所接触,边境安全压力陡增。
这两条消息,一东一西,一政一军,如同两把钳子,从不同方向挤压着北地郡的战略空间。
李凌闻报,立即再次召集核心僚属商议。
对于齐王的联络,周勃持谨慎态度:“王爷,齐王乃高祖长孙,势力庞大,其不满王氏,天下皆知。然,与其联络,风险极大。一旦被王氏察觉,便是谋逆大罪,正好授人以柄。且关东距我遥远,鞭长莫及,结盟虚多实少。老臣以为,当暂不回应,保持模糊,静观其变为上。”
公孙阙则补充道:“王爷,齐王使者虽需谨慎对待,然其信息亦有价值。至少可知,关东诸侯与王氏矛盾已趋公开,天下乱象已显。我北地或可借此,与齐楚等地建立一条极其隐秘的信息通道,不涉盟约,只互通声气,知己知彼。”
李凌沉吟良久,决断道:“勃兄与子通所言皆有道理。对齐王,现阶段绝不可有任何实质性承诺或举动。然,信息渠道可保留。子通,可派一绝对可靠之心腹,化装商贾,借道河西,与齐王使者做一次极隐秘的接触,只带耳朵听,不带嘴巴说,了解其真实意图与关东局势即可。切记,此事需万分谨慎,若有任何暴露风险,立即断线!”
“臣明白!”公孙阙领命。
对于朔方边境的异动,赵破奴请战意愿强烈:“王爷,虫圭贼心不死,竟敢勾结胡虏!末将愿率精骑出塞,趁其立足未稳,予以痛击,以绝后患!”
李凌却摇了摇头:“不可。眼下朝廷御史将至,我大军若主动出塞,极易被曲解为擅启边衅,拥兵自重。虫圭残部,癣疥之疾,暂不足虑。传令边军,加强巡逻警戒,加固堡寨,采取守势。若其小股来犯,坚决击退即可;若其大队来攻……正好让田御史看看,我北地将士是如何浴血守土的!届时,我抗敌有功,朝廷还能说什么?”
赵破奴闻言,心领神会:“末将明白了!这就去安排,定叫那胡虏有来无回,顺便给朝廷使者演一场好戏!”
“正是此意。”李凌嘴角微扬,露出一丝冷峻的笑意。
三月初,狄道城外的柳树已抽出嫩芽。北地郡在高度紧张又有条不紊的准备中,迎来了朝廷巡边御史田仁的车驾。而与此同时,来自东西两面的暗流,依旧在悄然涌动。春寒料峭,狄道城如同一艘航行在迷雾与暗礁中的巨舰,而舵手李凌,正以其深远的谋略和沉稳的定力,指引着航向,等待着破晓的时刻。年轻的世子,则在这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局势变幻与父王精准的应对中,飞速地成长着。
【史料记载】
*官方史·汉书·后少帝纪:“(后少帝)元年春,遣御史巡行天下,北地靖王凌接洽有度,边事悉如诏令。”
*家族史·始祖本纪:“后少帝元年二下至三月,朝廷遣御史田仁巡边,凌公周密部署,外示恭顺,内隐锋芒。适时,关东齐王阴结,朔方残部蠢动,凌公从容应对,静待其变。世子玄业观政益深,渐通权衡之道。”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天使巡边,上帝以礼相待,外示柔顺,内蕴乾坤,圣嗣观势,慧心日增。”
*北地秘录·凌公巧应巡边:“御史将至,李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巧借外力以固内政,世子随习,渐识权谋。”
(第三百四十五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