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341章 惊雷裂宇,静水深流

第341章 惊雷裂宇,静水深流(1 / 2)

公元前189年汉前少帝四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至二十七

腊月二十四,小年。按旧例,狄道城内本应开始张灯结彩,祭灶扫尘,准备迎接新年。然而,自前日傍晚那封来自长安、用特殊药水写就的密报被炭火烘出字迹那一刻起,一种比严冬更为凛冽的寒意,便悄然笼罩了整个靖王府,并迅速弥漫至北地郡权力的最核心层。前少帝刘恭暴毙于未央宫!这消息如同一道无声的惊雷,在腊月阴沉的天际炸响,其冲击波穿透千山万水,直抵这西北边陲的重镇。皇帝驾崩,国丧即至,这已是非同小可;然“暴毙”二字,以及随之而来的“秘不发丧”、“宫门紧闭”、“传言四起”,无不昭示着这场最高权力交替背后的凶险与不正常。帝国的心脏骤然停跳,随之而来的必是剧烈的痉挛和难以预测的血雨腥风。此刻的长安,俨然已成为一个巨大的政治旋涡,任何靠近的势力,都可能被其吞噬。对于刚刚经历血战、亟待休养的北地郡而言,这突如其来的剧变,带来的不是新皇登基的喜庆,而是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深重的危机感。靖王李凌在初闻噩耗的短暂震惊后,迅速恢复了惯有的沉静,但那深锁的眉宇和比平日更加幽深的目光,透露了他内心的波澜汹涌。他即刻下达了最为严格的封口令,消息被牢牢控制在极小的核心圈层内——仅限于长史周勃、郡丞公孙阙、都尉赵破奴等寥寥数人知晓。对外,北地郡一切如常,筹备新年的活动照旧,只是王府内部的氛围,已然凝重如铁。

小年夜的王府宴会,依例举行,却明显简化了规模与流程。李凌端坐主位,神情平静,甚至比往日更添几分温和,与麾下文武及狄道城中有头脸的耆老、富户应酬交谈,过问年节准备、民生琐事,绝口不提朝局。唯有坐在他下首的世子李玄业,能隐约感觉到父亲举杯时那瞬间的凝滞,以及扫视全场时目光中一闪而过的审慎。周勃、公孙阙等人亦是谈笑自若,但眼神交汇间,自有一种无需言语的默契与凝重。宴会草草结束后,李凌便以“连日劳累”为由,早早歇息。然而,子时刚过,王府最深处的密室之中,烛火通明,一场决定北地未来走向的紧急会议,才刚刚开始。

与会者仅有李凌、周勃、公孙阙三人。密室无窗,厚重的毡毯隔绝了内外声响,空气中弥漫着炭火味和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

“消息核实了吗?”李凌的声音低沉,开门见山。

公孙阙立刻回道:“王爷,动用的是最高级别的‘龙影’渠道,消息来源直通永巷,送出消息的内侍是我们埋藏最深的钉子之一,送出后即断线,以身殉职。几乎可以确定,陛下……确已驾崩,死因蹊跷,王太后已完全掌控宫禁,北军、南军皆有异动,长安诸门落锁,许进不许出。”

周勃花白的眉毛拧成了疙瘩,缓缓道:“陛下年少,虽非王太后亲生,然母子名分早定。如今骤然‘暴毙’,且秘不发丧……王爷,此非吉兆。吕氏……怕是要有大动作了。”

李凌沉默片刻,手指在冰冷的玉圭上摩挲——那枚祖龙魂佩已毁,如今他常握在手中的,是一块寻常的玉圭,似乎能借此汲取冷静与力量。“勃兄以为,王太后意欲何为?”

周勃沉吟道:“无外乎两种可能。一,立一幼主,继续临朝称制,大权独揽。二……更险恶者,吕氏或有……不臣之心,欲效吕后故事,然今时不同往日,恐难如愿,但必引天下大乱。”

“子通,各方反应如何?特别是关东诸侯,齐王、楚王等处?”李凌转向公孙阙。

“王爷,长安戒严,消息极难传出。但我们潜伏在关东的暗桩,已发现各地诸侯王派往长安的使者,近期多有异常滞留或折返。齐楚等地,兵马似有暗中调动迹象。朝中,太尉周勃(灌婴侯)、丞相陈平等老臣府邸,也被暗中监视。山雨欲来风满楼啊!”公孙阙语气沉重。

【系统提示:宿主遭遇帝国最高权力核心的突发性剧变,面临重大政治危机,展现出极强的镇定与信息掌控能力,迅速启动最高级别情报网络评估局势…宿主状态:于惊涛骇浪前保持绝对冷静,核心决策圈高度团结,正以静制动,全力研判风险与机遇,统治定力经受严峻考验…】

李凌站起身,在狭小的密室内缓缓踱步。烛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映在墙壁上,犹如一头蛰伏的猛兽。

“无论长安城内最终是谁胜出,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李凌停下脚步,目光锐利地扫过二人,“中央权威必将经历动荡甚至真空。权力交接之际,亦是各方势力重新洗牌、野心滋生之时。我北地新立大功,拥兵边郡,在此刻,必成某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若新主弱势,或欲削藩以立威,我北地首当其冲;若新主强势,亦需考量边将权重,或拉拢,或打压。”

“王爷所言极是!”周勃接口道,“此刻我北地,犹如浪尖孤舟,一步行差踏错,便有倾覆之危。”

“然,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李凌话锋一转,“中枢动荡,于我虽是风险,却也未尝不是机遇。若能应对得当,或可趁此良机,进一步巩固我北地根基,甚至……扩大我李氏在西北的影响力。”

“王爷的意思是……”公孙阙眼中精光一闪。

“本王之意,仍依前策,‘韬光养晦,静观其变’八字,但需更进一层!”李凌决然道,随即详细部署:

“第一,外示恭顺,谨守臣节。即刻以六百里加急,向长安发出最恭顺的哀悼和问安奏表!言辞务必悲恸、惶恐,将前番大捷之功尽归先帝天威,自称臣仆,表达对新君的无限忠诚与期待。同时,北地全境,立即秘密准备国丧事宜,一旦朝廷明发天下,即刻举哀,礼仪务求隆重周全,不能授人以丝毫口实!给朝廷,给天下人看,我李凌,是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