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340章 雪夜悟道,稚子观势

第340章 雪夜悟道,稚子观势(1 / 2)

公元前189年汉前少帝四年农历十二月

腊月的北地,已是隆冬景象。天空总是灰蒙蒙的,难得见到几日完整的太阳。寒风凛冽,卷着地上的积雪,打在脸上如同刀割。原野、山峦、城池,皆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一片银装素裹,万物寂寥。湟水早已冰封,河面坚实如镜,可通车马。狄道城内,屋檐下挂满了长长的冰棱,在偶尔透出的黯淡日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持续近半年的紧张战事终于告一段落,尽管来自东方的政治阴云依旧密布,但至少刀兵之祸已远,使得这个冬天,比起去岁被匈奴围城时的惶惶不可终日,多了几分劫后余生的安宁,尽管这安宁中仍透着一丝挥之不去的疲惫与警惕。靖王李凌定下的“韬光养晦,内修甲兵”之策,在岁末寒冬中,以一种外松内紧的方式,被坚定地执行着。对外,北地郡一派平和,与朝廷的文书往来恪守臣节,与河西羌胡的互市在严格管控下依旧进行,对朔方残余势力保持高压威慑但避免主动挑衅。对内,郡府各级官吏在长史周勃的统筹下,忙于年终岁末的政务总结、赋税核算、来年预算以及抚恤赏赐的最终落实,虽忙碌却井然有序。军队在都尉赵破奴的指挥下,顶着严寒进行休整和冬训,修复城防工事,储备军械粮草。然而,在这片看似按部就班的平静之下,一种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沉淀,正在靖王府的核心圈层中悄然进行。李凌利用这段相对平稳的时期,不仅梳理郡政,更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对继承人——世子李玄业的深度培养上。他不再满足于让儿子仅仅旁观或处理简单事务,而是开始引导他思考一些更为本质和深远的问题,关乎权力、人心、时势,乃至邦国存续的根本之道。这一过程,并非总是耳提面命,更多是于日常政务的细微处,于风雪夜读的静谧中,潜移默化,启智润心。

腊八节刚过,一场夜雪悄然降临,将狄道城染得一片洁白。王府书房内,炭火盆烧得正旺,驱散了窗外的严寒。李凌处理完一日政务,并未即刻休息,而是将李玄业唤至身边。父子二人对坐于案前,中间摆放着那幅巨大的西北边境舆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山川、城池、部落以及近期的军队调动痕迹。

“业儿,”李凌指着地图上狄道的位置,声音平和,“去岁今时,匈奴稽鬻十余万大军兵临城下,围城数月;今岁此时,朔方虫达数万之众亦铩羽而归。我北地虽两遭大难,却皆能化险为夷,且战之后,民生渐复,军容更盛。你可知,其根本缘由何在?”

李玄业穿着厚厚的锦袍,小脸被炭火烘得红扑扑的,他凝视着地图,认真思索。这个问题,远比具体如何守城、如何破敌要复杂得多。他回想父亲平日的教诲,回忆周勃、公孙阙等人处理政务的细节,以及自己在城头、在郡府所见所闻,迟疑地答道:“回父王,是因为……是因为我北地上下一心,将士用命,百姓支持?还有,父王和各位叔伯谋划得当?”

李凌微微颔首:“此为表因,亦是关键。然,尚未及根本。”他拿起一枚代表北地军的木刻兵符,轻轻放在狄道城上,又拿起一枚代表粮草的符节,放在代表屯田区域的标记旁。“民心士气,良将谋臣,固然重要。然,若无充足之粮秣,何以养兵?无精良之器械,何以御敌?无险要之地利,何以据守?无畅通之商路,何以互通有无、积累财富?无严明之法度,何以约束军民、令行禁止?”

他停顿片刻,让儿子消化一下,继续说道:“纵观古今,国之大者,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强如暴秦,拥关中沃土、虎狼之师,然严刑峻法,失却民心,二世而亡。可见,一时之强,并非长久之基。”

李玄业听得入神,小眉头微微蹙起,努力理解着父亲话中深意。

李凌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纷飞的雪花,声音沉静而深远:“为父以为,北地能存能兴,其根本在于四个字:固本培元。”

“固本,即巩固根基。何为本?地、粮、人、法、器。地者,疆土也,乃立身之所;粮者,仓廪也,乃生存之资;人者,军民也,乃力量之源;法者,制度也,乃秩序之轨;器者,兵甲也,乃护身之刃。此五者,犹如人之五脏,缺一不可,需悉心经营,不可偏废。我北地连年兴修水利、鼓励农桑,是为积粮;妥善安置流民、抚恤将士,是为聚人;厘定律令、整饬吏治,是为明法;开矿冶铁、精造军械,是为利器。唯有根基牢固,方能经受风浪。”

“培元,即培育元气。何为元?民力、财力、军力、人才、威望。民力充沛,则百业可兴;财力雄厚,则万事可为;军力强盛,则外侮可御;人才辈出,则后继有人;威望远播,则四邻宾服。此五者,犹如人之气血,需持续涵养,不可枯竭。我北地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是为养民力;通商惠工、开源节流,是为蓄财力;精练士卒、恩威并施,是为壮军力;兴办学塾、选拔贤能,是为育人才;诚信待人、赏罚分明,是为树威望。唯有元气充沛,方能生机勃勃。”

李凌转过身,目光炯炯地看着儿子:“业儿,你要记住,权谋机变,如同兵戈,可应一时之急,然非立国长久之道。真正的强大,在于这日积月累的‘固本培元’之功。风起时,能借势而行;浪涌时,能砥柱中流;纵有挫折,只要根本未失,元气尚存,便有东山再起之机。这,便是‘势’。善为政者,当明势、蓄势、顺势、乃至造势,而非仅逞一时之勇,或寄望于权术诡道。”

【系统提示:宿主在战后相对平稳期,对继承人进行深刻的治国理政思想启蒙,将实践经验提升至战略哲学层面,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智慧与长远的传承眼光…宿主状态:于具体政务中提炼根本规律,引导继承人建立系统性思维,统治艺术趋于化境,家族传承底蕴日益深厚…】

李玄业仰着头,望着父亲在灯光下显得异常高大的身影,听着那振聋发聩的话语,虽然其中深意他未必能全然领会,但“固本培元”这四个字,以及父亲所阐述的地、粮、人、法、器、民力、财力、军力、人才、威望这些具体而实在的要素,如同种子般,深深植入了他的心田。他隐隐感觉到,这是一种比如何打赢一场仗、如何断一桩案更为根本、也更为强大的力量。

“父王,儿臣明白了。”李玄业郑重地点点头,“就像种一棵大树,不能只想着修剪枝叶,更要好好浇水、施肥,让根扎得深,树干长得壮,这样才能不怕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