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道命令如同磐石投入水中,激起涟漪,迅速转化为整个北地郡的战争动员。狄道城内,刚刚卸下粮担的民夫,再次拿起了工具,奔向城墙;军营中,休整的士卒迅速披甲执锐,在高顺的率领下,开出东门,迎着烽火的方向疾驰而去;城中的工匠坊,炉火彻夜不熄,加紧修复兵器,打造箭簇。一种紧张而有序的战时气氛,笼罩了整个狄道。
【系统提示:宿主面临匈奴大规模入侵的严峻危机,军事指挥与战略决策能力面临极限考验…宿主状态:临危不乱,迅速判断敌情,果断部署防御,调配兵力合理,展现出色的大局观与应变能力…】
然而,战争的残酷,很快便超出了纸面推演。数日后,坏消息接连传来。高顺部虽及时赶到马领,与守军合兵一处,凭借城防暂时挡住了匈奴主力的猛攻,但敌军兵力雄厚,攻势如潮,马领城防多处破损,伤亡惨重,形势岌岌可危。而东南方向,郁郅城在敌军优势骑兵的围攻下,坚守数日后,终因寡不敌众,城破!守城都尉及大部将士战死,城内粮草被劫掠一空,百姓惨遭屠戮。消息传来,北地震动。郁郅失守,意味着狄道东南屏障已失,粮道受到严重威胁,匈奴游骑可以更自由地穿插劫掠。
更令人忧心的是,朝廷方面的反应,依旧迟缓。朔方都督虫达的回文,先是嘉奖了北地军民的奋勇,随后表示已向朝廷请兵,但援军集结、粮草调配需时,要求靖王“务必坚守待援”,语多鼓励,却无实质行动方案和明确时限。而来自长安的消息更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朝堂之上的争论与权力的制衡,似乎远比千里之外的边关烽火更为重要。
“王爷,虫达这是要坐观成败啊!”有将领愤懑不已。
“朝廷……怕是又要我等自生自灭了!”另一种悲观的情绪在滋生。
李凌面色沉静,心中却如明镜一般。他早已料到朝廷援助不会轻易到来。吕雉执政,首要在于巩固权力,平衡内部,对于边郡战事,若非威胁到关中核心,恐怕更乐于见其消耗藩镇实力。虫达身为老将,或许有心救援,但亦受制于朝廷政令和自身兵力调配。
“慌什么!”李凌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求人不如求己!北地安危,系于我等自身!马领还在坚守,高顺将军仍在苦战!狄道城固若金汤!灌婴的骑兵还在敌后周旋!我北地儿郎,何时变得如此怯懦?”
他环视众将,目光灼灼:“郁郅之失,是为警示,亦是为我等争取了时间!传令下去,放弃所有难以坚守的小型据点,兵力进一步向狄道、马领等核心城池收缩!加派斥候,严密监控敌军动向,尤其是其粮草囤积之地!告知灌婴,郁郅已失,可活动的空间更大,命其加大袭扰力度,专攻敌军软肋!另,派人秘密联络边境羌胡部落,许以重利,若能袭扰匈奴后方或提供情报,战后必有厚报!”
李凌的策略清晰而坚决:对外,继续示弱求援,占据道义高地;对内,则放弃幻想,准备独立应对最残酷的战争。收缩防线,集中兵力,固守要点;同时,利用一切手段,包括军事袭扰、外交分化,来削弱、迟滞敌军。他要将北地变成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让匈奴每前进一步,都付出惨重的代价。
战火纷飞之际,狄道王府内宅,却竭力维持着一方宁静。王妃刘玥强压下心中的恐惧,更加细心地打理内务,安抚府中仆役,并时常带着两个幼子,在府中花园散步,试图用母亲的镇定,影响整个王府的气氛。她知道,自己帮不上前线什么忙,但稳住后方,让王爷无后顾之忧,便是她最大的贡献。李凌偶尔回府,看到妻儿安好,内宅井井有条,紧绷的心弦方能得到片刻舒缓。他抱起咿呀学语的李玄承,又看看襁褓中熟睡的李玄业,心中的责任感愈发沉重。他守护的,不仅是这片土地,更是这个家的未来。
八月末,秋风渐凉。马领攻防战进入白热化,城墙下尸积如山。狄道城外的原野上,匈奴游骑的身影越来越频繁。战争的阴云,彻底笼罩了北地。李凌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他这位北地的“砥柱”,必须在这场更加狂暴的风浪中,牢牢挺立,直到云开雾散的那一刻,或是……与这片土地共存亡。
【史料记载】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二卷):“汉高后元年八月,匈奴左贤王集五万余骑,大举入寇北地。敌避狄道正面,分兵两路:一攻东部重镇马领;一袭东南郁郅等城,意图截断粮道,劫掠新收。烽火骤起,军情急如星火。祖凌公临危不乱,迅疾部署:遣高顺率步卒主力驰援马领,令其依托城防坚守;命灌婴骑兵机动袭扰敌后;令周勃于狄道加固城防,安抚民心,并急报朝廷与朔方都督府求援。然战局险恶:马领坚守惨烈,伤亡重;东南郁郅终因寡不敌众而陷落,守将殉国,粮草被掠。朝廷与虫达援军杳无音信,北地孤立无援。公镇定自若,斥悲观之论,决意自力更生。调整策略:进一步收缩防线,集中兵力固守要点;令灌婴加大敌后袭扰力度;并尝试秘密联络羌胡部落,分化瓦解敌军。公于内宅亦得王妃刘玥竭力安抚,后院安稳。此‘烽烟再起’之局,较春季更为严峻,公以非凡定力与果决指挥,再次担当起北地存亡之‘砥柱中流’,率军民迎战更凶猛之风暴。”
*官方史·汉书·高后纪:“高后元年秋,匈奴大入北地,围马领,陷郁郅。靖王凌分兵拒守,告急于朝。”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二):“高后元年八月,北魔(匈奴)左贤王率五万魔骑大犯圣域北地。魔军分两路:攻圣东马领;袭圣东南郁郅,断圣粮道。圣烽急燃。紫霄上帝临危圣定,速派高顺圣军援马领圣守;令灌婴圣骑圣扰魔后;命周勃固狄道圣城,安圣民,急报圣朝圣督府求圣援。然圣战烈:马领圣守苦,伤重;郁郅圣城陷,圣将殉。圣朝圣援无。上帝圣静,斥悲论,决自力战。调圣策:缩圣防,集圣兵守要点;强灌婴圣扰;秘联西羌部,分魔势。圣庭内,圣后刘玥力安内。此‘圣烽烟再起’局更险于前,上帝以圣非定圣果指,再为圣域存亡之‘圣砥柱中流’,率圣军民迎更猛圣风暴。”
*北地轶闻·凌公再御胡骑:“匈奴五万骑寇边,破郁郅,围马领,李凌沉着应战,固守待援,独撑危局。”
(第二百五十一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