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她仔细回味赵南的每一句话,结合自己数次失败的经历——那总是在最后关头失控的火焰,那无法压制的暴烈火煞...一个被她忽略的细节猛然浮现:她每次失败前,都感觉丹炉内的火性并非不足,而是莫名地“过旺”了,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暗中助长火势!
难道...真如赵南所言,是丹炉、是地火、甚至是自己的火属性功法,在无形中都成了打破平衡的帮凶?
这个念头一旦生出,便再也无法遏制。她眼中原本的惊愕逐渐被一种豁然开朗的兴奋和强烈的好奇所取代。
“水炼...以寒济暴,以静制动,以滋养替代融合...”她喃喃自语,眼神越来越亮,“不错!不错!为何一定要用火去征服?为何不能以柔克刚?此丹名为‘灵犀转慧’,重在一个‘转’字,一个‘慧’字,绝非蛮力可为!赵道友,你...你真是...”
她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看向赵南的目光充满了惊叹与敬佩:“此法匪夷所思,却直指要害!或许这真是唯一可行之路!”
但随即,她又蹙起秀眉:“可是...这水炼之法具体该如何操作?法阵法诀皆已失传,我们...”
“法诀确实残缺。”赵南坦诚道,“但我所阅残卷中,还提及需以‘太阴聚灵阵’汇聚寒泉月华之力,以‘五行调和印’稳定药性,核心在于对寒泉精气引渡的控制以及对那一点‘文火’心念的把握。我们可以尝试以此为基础,结合仙子对药性的深刻理解,共同推演完善具体步骤。谷中那口寒潭,正是绝佳的寒泉之源。”
“太阴聚灵阵...五行调和印...”柳云梦重复着这两个陌生的名字,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我对阵法亦有涉猎,聚灵阵不难,但如何将其转化为汇聚太阴寒泉之力,需细细斟酌...至于那调和印...”
她立刻走到一旁的多宝格,翻找起来,很快取出几枚关于古阵法与丹诀的玉简:“道友请看,这是我师门留下的一些关于聚灵阵变的记载...还有这个,是一种古老的‘冰心印’,常用于稳定心神,不知是否与那‘调和印’有相通之处?”
两人立刻沉浸进去,头几乎凑到一起,仔细研究着玉简中的内容。时而激烈争论某个符文的作用,时而沉默推演灵力的流转路径,时而因想到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而同时露出欣喜之色。
绿漪悄悄进来添了两次茶水,都被两人完全无视,只好吐吐舌头又退了出去。
不知不觉日头已偏西。玉案上铺满了写满演算过程的纸张和发出微光的阵法草图。
“...如此,将癸水符文置于此处,引寒潭之气上行,过璇玑,转瑶光,再以此阵眼为核心扩散...”柳云梦指尖灵光闪烁,在空中勾勒出一个复杂的阵法虚影。
赵南凝视片刻,指出一处:“此处灵路流转稍显滞涩,若将这颗辅星位左移三分,以庚金之气稍加引导,或更流畅,且能带出一丝锐意,防止寒气过于凝滞。”
“妙!”柳云梦依言调整,阵法虚影果然运转得更加圆融自如,“道友于阵法之道,竟也有如此造诣!”
“略知皮毛,不及仙子。”赵南谦逊一笑,随即又道,“至于那‘五行调和印’,我或可尝试模拟其意。我观那‘冰心印’重在守静,或可取其静意,融合我所知的一种凝丹法印中的‘流转’之意,再以神识模拟五行相生之循环...”
他双手尝试着掐出一个古怪的法印,动作缓慢而凝重,神识之力随之缓缓波动,试图调和着某种无形的力量。
柳云梦目不转睛地看着,感受着那法印中蕴含的奇特韵律,与自己深厚的丹道功底相互印证,许多之前晦涩难明之处竟豁然开朗。
“我明白了!”她忽然击掌道,眼中闪烁着悟道的光芒,“非是强行压制,亦非放任自流,而是引导与疏通!以水之柔,导火之烈;以水之静,纳火之动!最终达成的平衡,是动态的、生机勃勃的平衡,而非死寂的均势!这或许才是‘水火既济’的真意!”
赵南闻言,亦是心中一震,赞叹道:“仙子一言,直指本源!正是此理!”
两人相视一笑,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比的兴奋与信心。一种基于共同探索、互相启发的默契悄然滋生。
方案已定,柳云梦雷厉风行,立刻唤来绿漪和几名得力弟子,吩咐她们准备布阵材料,并去寒潭边清理出一块场地。
夜幕缓缓降临,一轮清冷的明月升上天空,将皎洁的光辉洒向百花谷。
寒潭边,气温比谷中其他地方更低一些,潭水在月光下闪烁着幽深的光芒,丝丝缕缕的白色寒雾从潭面升起,凝聚不散。
赵南与柳云梦立于潭边,衣袂在寒雾中微微飘动。两人神情肃穆,目光专注,即将开始一场前所未有的炼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