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举人痛心疾首:“祖宗传下的东西,岂能说弃就弃!”儿子反唇相讥:“祖宗还留辫子呢,您怎么剪了?”
麦克莱恩悄悄对林闻溪说:“看,这就是中国的现状——父子两代,思想隔若天渊。”
在这场时代洪流中,林闻溪深感个体之渺小。他在日记中写道:“今日之中国,如巨舟行于风浪。新文化运动欲破旧立新,其心可嘉,然恐倒洗澡水连孩子一同泼出;守旧派欲保传统,其情可悯,然拒新知则如闭关锁国。医学于此大时代中,当何去何从?”
转机来自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霍乱沿江蔓延,西医药品紧缺,中医人手不足。政府被迫组织中西医联合防疫队。
林闻溪被任命为城西分队副队长,与周振邦共同负责。最初配合生疏:中医建议井中投药预防,西医要求隔离消毒;中医用针灸止泻,西医强调补液疗法...
直到他们接管的一个疫区,因中西医结合防治,死亡率远低于其他区域。记者采访时,林闻溪诚恳道:“井中投药是大蒜、菖蒲等,确实可抑制霍乱弧菌;隔离消毒更是防疫根本。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合则两利。”
周振邦也坦言:“以前我轻视中医,但亲眼见针灸止痉、中药解毒之效,不得不重新思考。”
这篇报道引起广泛关注。教育厅暂缓中医教研室裁并计划,改为“中西医课程并重”。卫生部也表示将研究“中西医结合医师认证办法”。
毕业晚会上,麦克莱恩教授举杯道:“同学们,你们将踏入一个充满矛盾与希望的时代。记住:医学的目的是救人,不是争辩。无论中医西医,能救人的就是好医。”
林闻溪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我们这代人,注定要站在古今中西的交汇点。或许痛苦,但唯有如此,才能开创中国医学的新路。这条路,需要包容,需要智慧,更需要实证精神...”
晚风拂过校园,银杏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回应这个年轻医者的心声。时代洪流滚滚向前,个体虽渺小,却也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林闻溪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但今夜,他更加坚定:要在激流中架起一座桥,让中西医在这桥上相遇、对话、融合。这或许就是他这代医者的历史使命。
月光下,他写下毕业前最后一篇日记:“时代洪流,Individual如一叶扁舟。然扁舟亦可渡人,Individual亦能开新局。中西医融合之路,虽艰难险阻,吾辈当勇往直前。盖医者仁心,超越古今中西之争;治病救人,方为永恒之道...”
新的征程,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