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理想的回响(1 / 2)

少帅府的书房,一如既往的沉寂肃穆。

红木雕花的大书桌上,一盏绿罩台灯洒下昏黄的光晕,将萧御笼罩在一片独立的光明里,而他身后的世界则沉入厚重的阴影。

空气里弥漫着雪茄的微焦、墨锭的清香,以及一种无形却迫人的压力。

萧御身着一件深藏青色的家常绸衫,领口微敞,少了几分穿着军装或西装时的正式,却更显出一种居家的、不怒自威的气质。

他正伏案批阅着一叠军务文件,修长的手指握着狼毫笔,腕部稳定,批注的字迹遒劲锋利,一如他平日的作风。

窗外,晚风拂过庭院里的海棠,发出沙沙的轻响,更衬得书房内落针可闻。

轻轻的敲门声打破了寂静。

“进。”萧御头也未抬,声音淡漠。

副官秦凯应声而入。

他依旧是一丝不苟的军装,脚步轻捷,走到书桌前约三步远的位置站定,身姿笔挺如松。

他没有立刻开口,而是静静等待着。

这是多年的默契,他知道萧御在处理文件时需要绝对的专注。

片刻,萧御批完最后一份,将狼毫笔搁在青玉笔山上,这才抬起眼,目光落在秦凯身上,带着询问。

“少帅,”秦凯微微躬身,声音平稳地汇报,“关于虞小姐近况的后续调查,有了些进展。”

萧御端起手边的白瓷盖碗,轻轻拨弄着浮叶,氤氲的热气模糊了他棱角分明的下颌线。

“说。”他呷了一口微烫的茶,语气听不出什么情绪。

“虞小姐回校后,生活作息已恢复正常。除了校内课业,她……”秦凯略微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措辞,“她几乎每晚都会去城南的锣鼓巷。”

“锣鼓巷?”萧御挑眉,那个地方是北平城内有名的贫民聚居区,鱼龙混杂,环境脏乱。

“她去那里做什么?”他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一个女学生,频繁出入那种地方,由不得他不多想。

秦凯清晰地答道:“她在那里的一处旧祠堂,给贫苦人家的孩子和少量成人授课,教他们识字、算术。那里被称作‘平民夜校’。”

“夜校?”萧御微微一怔,这个答案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他放下盖碗,身体向后靠在宽大的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轻敲着光滑的红木扶手。

“她教什么?不会是……那些‘进步思想’吧?”他的语气带着明显的审视与怀疑。

那日书房争论,她言辞间的激烈与理想主义,他记忆犹新。

“据我们的人观察,”秦凯回答得十分谨慎,“她主要教授《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偶尔也会讲一些简单的历史故事和地理常识,内容……目前看来,并无逾越之处。”

书房内再次陷入沉默,只有座钟指针规律的滴答声。

萧御的目光投向窗外无边的夜色,眼神幽深难辨。教《千字文》?

他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虞颜的身影——在游行队伍前倔强高昂的脸,在书房里与他争辩时激动的眼眸,在病中脆弱苍白的容颜……如今,又叠加了一个在破旧祠堂里,对着面黄肌瘦的贫民,一遍遍教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画面。

这强烈的反差,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困惑,甚至是一丝……触动。

“她当真在教《千字文》?”

萧御的声音低沉,带着一种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复杂意味。

他重新拿起那支狼毫笔,笔尖在砚台里缓缓舔墨,动作却有些心不在焉。

那饱满墨汁的笔尖悬在文件上方,迟迟没有落下。

“是,属下确认过。”秦凯肯定地回答,“夜校条件十分简陋,桌椅破旧,灯火昏暗,学生年龄参差不齐,但虞小姐……颇有耐心。”

笔尖最终没有落在文件上,而是被再次搁下。

萧御站起身,踱步到窗前,负手而立,望着庭院中被风吹动的树影。